欢迎您,下午好!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民生工作。白云区江高镇的河心洲社区,因其处于流溪河内、地势低洼等因素,长期面临洪涝威胁,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复杂的历史情况交织在一起,使得解决洪涝问题的道路充满曲折。秉持着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坚定决心,江高镇人大联合人大代表及众多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推动防洪应急抢险工程建设。
人大代表积极履职,深入调研摸情况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河心洲社区老龄化严重,有406户、约1435人,60岁以上老人约324人。社区位于流溪河内,地势低洼,防汛差,淤泥垃圾多。当流溪河主航道水位升高时,较为低矮的民房经常遭遇水淹,如今地面相对于20年一遇洪水位欠高仅约0.71公里至1.17公里。如今剩下的9户共计13人在此处常住,受洪涝威胁多年,深受困扰。每年汛期,江高镇均需启动防汛应急抢险工作,并根据降雨预测情况提前对上述9户居民进行转移。
2024年1月,江高镇人大主席谭荣针组织市人大代表刘艳春、谭树忠,区人大代表在中心联络站开展接待群众活动,在获知河心州洪涝对于群众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和危险的情况后,江高镇人大立即组织市、区人大代表到现场走访调研,同时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群众具体需求。通过实地调研,代表们对实际情况和群众诉求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厘清了解决问题的难点后与相关部门讨论,研究对策,力促为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市、区人大代表到河心洲社区实地调研堤坝建设事宜及水浸问题
查询法规提建议,寻求解决新路径
江高镇于2020年启动“河心洲社区及江高公园环境提升工程”,但因2019年相关公告指出河心洲是流溪河干流内不设防的江心岛,改造工程会改变现状岸坡形态、影响行洪,按相关部门意见,便取消了新建挡墙和新建道路的部分内容。
针对这一问题,江高镇人大联合市、区人大代表以及农技中心(水务线口)等相关职能部门查询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广东省河道堤防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发现河心洲在相关法律制定前已形成稳定聚居区和社区体系,并且设立了居民委员会,居民生活的配套设施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区体系。江高镇人大根据以上实地调研、法律学习和沟通结果,组织市人大代表刘艳春联合部分市人大代表,向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提交闭会建议,建议广州市水务局考虑历史因素,本着以人为本、尊重历史、保护群众安全的原则,尽快对江高镇河心洲东侧未完善堤防建设的东坡进行整治,以达到消除防汛安全隐患的目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多方协作,努力为群众打造一个舒适、安全、稳定的居所。
建议提出以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经反复研讨和多次交流沟通,最终拟在河心洲建设临时应急工程和制定临时转移措施,消除存在多年的安全隐患。
多部门协同,推进难题化解
2024年4月30日,广州市水务局会同白云区政府现场调研,通过实地勘踏、与当地群众交流,深入了解、分析河心洲社区的内涝情况,并研究下一步的解决措施。
5月29日江高镇人大召开居民座谈会。会上,听取广州市宏涛水务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对“江高镇河心洲社区防洪应急抢险工程”的设计方案介绍,参会居民群众就方案比选进行了讨论,并根据群众意向选定建设方案。根据座谈会沟通结果,编制了《江高镇河心洲社区防洪应急抢险工程方案》,该方案详细规划了工程的目标、任务、建设内容、资金预算等关键要素。
江高镇组织召开“河心洲社区防洪应急抢险工程”群众意见座谈会
2024年6月14日,相关部门召开了专家评审会,邀请了水利、建筑等领域的专家对工程方案进行评审。会议形成了评审意见,为工程方案的完善提供了专业指导。结合周边地形和环境,拟在河心洲低洼段约 125 米长度建设钢筋砼结构花槽及防洪挡板。
目前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落实当中,通过该应急工程,基本能防御 20 年一遇设计洪水,群众期盼多年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江高镇人大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多渠道了解情况,积极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力促解决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人大代表工作,始终突出代表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代表履职常态化、建言成果实效化。白云区人大常委会江高镇人大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推动江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