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各区人大动态 > 黄埔区

“小”粽子“大”作为
人大代表齐发力培育地理标志 助力“百千万工程”

时间:2024-04-28 来源:黄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字体:

  波罗诞源自南海神庙的“南海神诞”,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最古老、最盛大、最具影响力的庙会,更是黄埔区穗东街道的一块文化瑰宝。

  2024年黄埔区“波罗诞”千年庙会,以“龙腾四海启新程”为主题,将在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及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天时间共接待了游客逾30万人次,预计收入超2700万元,其中非遗产品“波罗粽”销售收入超600万元。

  代表走访解民忧推动建成非遗传承工作室

  在现实生活中,“波罗粽”却只有在“波罗诞”期间村民才会大量生产制作,制作人员基本是中老年人,存在严重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而且,有群众反映“波罗粽”平常只有一家销售(彩姐波罗粽店),缺乏商业推广和商业影响力。

  接到群众反馈后,人大穗东街道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和街道相关科室,现场走访调研有关情况。

人大代表现场走访调研

  据了解,波罗粽因制作和包装缺乏统一生产标准,容易造成产品粗糙无法统一质量批量生产。辖区因旧村改造,企业大量流出,从事波罗粽销售的店铺也面临搬迁的困难。

人大代表参加非遗传承工作室建设推进会督促项目推进

  随后,穗东街道会同庙头社区走访调研选址,筹备在南海神庙周边打造波罗鸡、波罗粽非遗传承工作室。同时,人大街道工委积极参加“波罗鸡”“波罗粽”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室建设座谈会,督促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各项目建设,推动非遗文化产业双结合,让穗东品牌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穗东街道打造非遗传承工作室

  2023年底,非遗工作室揭牌正式营业,形成了“生产+展示+体验+培训+研发+交流”一体化模式。游客可通过非遗制作展示、非遗传承教学等形式,近距离观赏波罗粽制作过程,零距离购买波罗粽美食。据统计,2023年“彩姐波罗粽”市场销量约11万个,创近年同期新高。

“广东地理标志培育产品波罗粽”颁牌仪式

  穗东街道还成立街道申报地标产品保护工作办公室,积极开展“波罗粽”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培育工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地标品牌的创建,邀请行业专家多次把脉会诊,制订“波罗粽”地方标准,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优化生产流通环节,形成产业效益。2024年1月,非遗项目“波罗粽”已成功入选首批广东地理标志培育产品名单,成为2023年广州市两个入选产品之一。

  群众问题“码”上办,人大建议助力非遗传承

  为进一步畅通“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群众”联系渠道,2024年3月,人大穗东街道工委组织人大代表与街道民情联络员召开座谈会,对加强联络站二维码宣传,鼓励联络员扫码找代表,及时将群众的问题、需求反馈给对应人大代表,让群众日常生活中的“身边事”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码上班”建立起高效沟通联系。

  3月20日,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收到群众扫码反映“希望政府聚焦庙头特色资源,深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以南海神庙为中心,多组织制作波罗鸡和波罗粽、舞狮、龙舟竞赛等非遗文化活动”

  时间正值波罗诞期间,人大街道工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波罗诞”期间“海丝文化”调研,为擦亮“海丝文化”建言献策。穗东街道根据人大代表的反馈和直接跟踪督办,积极组织相关科室、学校召开了座谈会,研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馆,为青少年提供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机会,提升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非遗项目“波罗粽”进社区

  同时,街道同步组织开展系列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等活动,邀请波罗粽、波罗鸡传承人现场授课讲解制作要点,吸引群众参与体验,发展壮大非遗传承项目。

  “波罗鸡”“波罗粽”是穗东街道做好非遗文化传承的成果转化,也是穗东街道挖掘非遗文化内涵,擦亮海丝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庙会经济的有力抓手。下一步,人大穗东街道工委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保护好、传承好海丝文化的基础上,持续组织人大代表切实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助力黄埔区“百千万工程”贡献人大力量。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