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这些荔枝古树比我们父辈的年龄都大得多,它经历了岁月风霜,见证着时代变迁,镌刻着村民回忆与乡愁,是我们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荔枝古树修剪方法主要有‘一刀法、三锯法、吊绳法’三种”……
6月28日下午3时许,一场由黄埔区人大常委会萝岗街道工委邀请发动、黄埔区住建局主办的“经济树种古树修枝专题实操培训”在香雪公园内一片荔枝林下展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的2名园林工程师采取“普法宣传+技术示范+实操训练”方式,宣讲了《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广州市绿化条例》等法规,现场示范了荔枝古树修剪技术规范。尽管当天气温达到36度,热浪袭人,但来自萝岗、永和、云埔、龙湖、穗东等街镇的60多位果农听得认真、看得仔细。2名“树木医生”一边现场演示,一边答疑解惑,现场气氛“热辣滚烫”。
“听了专家讲解,我们吃下了‘定心丸’,感谢人大代表和区住建局关心,我们果农一辈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些古荔枝树就像自己家老人一样。”萝岗街顺天道智慧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名负责人表达了自己心情。
这场别开生面的现场培训会之所以开展,还得从一次人大代表进站接待群众说起。
荔枝古树如何“打理”?果农心里“没底”
今年4月18日下午,市人大代表沈奎和区人大代表罗广坤、贺粤萍在香雪片区联络站接待群众时,顺天道智慧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果农反映:街道辖内有数量众多的古荔枝树,但在管养、修剪方面还存疑问,对是否可以修剪、向谁申请审批修剪等问题不了解,忧心这些品质优良的荔枝树将会因缺乏适当的养护而退化,不能健康生长和挂果……
“古荔枝林是记录自然生态变迁的‘活化石’,是会呼吸的‘编年史’,是萝岗街的‘宝藏’,对有生产功能、品质优良的古荔枝树,在管理上如何平衡好古树管理和经济果树生产养护,是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对此,沈奎代表当即建议:一是要协调区相关部门对农业合作社的申请及时做好答复;二是将相关问题向市区相关管理部门反映,依法依规做好政策指导和技术指引;三是建议区街相关部门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对被征用土地上的果树妥善养护,使品质优良的古荔枝林保持健康生长,继续结出累累硕果。
代表追根溯源,找准问题三个“症结”
据了解,萝岗街荔枝种植文化从农耕文明延续至今,村民种植荔枝的历史超千年,连续多年举办的“萝岗街荔枝文化节”成为本土文化品牌;萝岗桂味、笔村糯米糍与增城挂绿并称岭南“荔枝三杰”。街道现有荔枝种植面积近万亩,其中树龄100年以上的古荔枝树约0.6万亩,是全区古荔枝群落聚集地之一。直至今日,街道辖内玉岩书院旁一棵“千年古荔”依然葳蕤雄壮。
对有经济价值的荔枝古树,如何平衡好保护和生产功能?人大萝岗街道工委采取集中走访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搞清了问题存在的三个症结:一方面是基层普法宣传不够广泛,果农对新修订的《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广州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不了解,心存顾虑,有“不敢管”现象;二是荔枝古树管养涉及土壤学、病虫学、树木学、植物学等综合性技术,果农管养技术不规范、不科学,存在“不善管”情况;三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旧村改造快速推进,“洗脚上田”的果农对荔枝古树疏于管养,存在“不常管”现象。
提升管养水平,助“荔”古树“老有所为”
“枝繁叶茂、历经沧桑的古树名木,背后是繁荣、和平、昌盛的家国乡土。我们既要对古树名木进行严格保护,又要对传统林果类经济树种古树进行科学合理利用,让古荔枝树‘老有所为’”。代表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为了解决果农反映的问题,市人大代表沈奎主动联系市园林局的专家,多方了解相关政策,及时提出针对性建议,全程跟踪问题解决推进进度。
5月29日下午,人大萝岗街道工委邀请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萝峰社区、萝岗社区、顺天道智慧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到萝峰社区大宗祠后山调研荔枝古树管养问题,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就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荔枝古树管理、养护、修枝等政策进行了详细讲解。
“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按照人大代表建议,今天之所以拓展覆盖到全区16个街镇,就是从点到面让全区果农搞清楚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从法规上搞清楚自己能否‘动手’去管养荔枝古树的政策边界,做到依法管养;二是从技术上搞清楚如何‘动手’去管养的标准规范,做到科学管养。在培训现场,区住建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
古荔枝树既是农耕文明产物,是经济作物,更是传承生态文脉、留住“绿色乡愁”的主要载体。人大萝岗街道工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持续加大普法力度,用法律为古荔树撑起“保护伞”;二是抓住下半年荔枝树进入休眠期这个黄金阶段,推动社区和果农抓好枝条修剪、土壤改良、促根复壮、病虫防治等管养工作,在助力果农增收中彰显生态惠民、利民;三是不断擦亮萝岗本土荔枝文化品牌,在守护好古树名木中,为群众牢牢守住“乡愁记忆”,让历史文脉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