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在助推绿美建设的道路上,黄埔区云埔街道联组人大代表勇往直前,风雨无阻。
7月16日,黄埔区人大常委会云埔街道工委组织联组人大代表围绕推进绿美黄埔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开展了以“我为民、我履职、我行动”为口号的“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
当天下午,天空骤降大雨,但这并未阻挡代表们履职尽责的步伐。在风雨中,代表们如约而至,沿着泥泞的道路前行,认真查看创新公园后山森林消防通道工程兼顾步道建设。并在刘村社区居委会,就项目的规划总体思路、设计方案和建设进度与区建管中心、云埔街道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座谈交流。
创新公园步道建设是云埔街道及其周边城区搭建更健全的生态绿脉、提高环线绿道品质的关键节点,是衔接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九大行动之一,“百个公园”行动中的重要一环。目前云埔街人口众多,辖内未有登山步道,群众缺乏登山徒步的选择。创新公园周边有春树里、万科东荟城、时代天境、品秀星樾、沁园等住宅小区聚集,随着华甫旧改日渐推进,周边居住人口不断增长。同时公园附近有黄埔实验室、莱迪工业园、中科院等多家高新企业。平日在创新公园健身、休憩的居民络绎不绝,活动群众约5万人,居民群众对创新公园修建登山步道呼声较为强烈。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户外运动的热爱,登山运动逐渐成为大众热门的休闲活动方式。登山步道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为广大登山爱好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更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区人大代表钟礼文指出。
在座谈中,代表们各抒己见,对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建设的可行性以及未来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表示将持续关注创新公园登山步道建设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打造多样化的休闲活动空间,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绿色自然的需要,切实推动实现绿美黄埔与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让黄埔更美、更宜居!
座谈结束之际,雨恰好停歇。随后,代表们马不停蹄地奔赴春树里社区,对“一车一池一码”电动自行车全链条远程管理模式展开调研。
为杜绝电动自行车及电池进楼入户现象,云埔街道多方调研,探索出电动自行车远程管理方式——引入“一车一池一码”智能监控系统。春树里社区是云埔街道首批试点。
“‘一车一池一码’就是一辆电动自行车、一块电池、一个无线射频标签。当小区的电动自行车进入小区楼内时,安装在各点位的读码器就会识别贴在电动自行车车身及电池的标签,准确检测到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操作情况,并通过短信方式推送给工作人员,收到提示的工作人员将会及时前往劝阻。”春树里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通过实地查看、与相关负责人交流、现场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该管理模式的运行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代表们表示,将持续关注“一车一池一码”电动自行车全链条远程管理模式的推进情况,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保障市民出行安全贡献人大力量。
此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绿美黄埔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人大云埔街道工委将继续组织联组人大代表开展各类活动,不断提升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