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各区人大动态 > 黄埔区

广州黄埔人大:人大代表致力乞巧文化传承 守护乡村记忆

时间:2024-08-16 来源:黄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字体:

  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广府民间又特称为“七姐诞”或“摆七娘”,说起广州的乞巧文化,就不得不提黄埔区红山街道双沙社区8月9日,黄埔区人大常委会红山街道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围绕乞巧文化保护与传承到双沙社区乞巧文化展厅开展实地调研。黄埔区人大代表、双沙社区“两委”委员区巧文化身讲解员,向大家讲述黄埔区乞巧文化的由来和习俗。

图为展厅部分贡台照片

  浓浓乞巧情,汇聚“巧姐”意

  据区巧文介绍,黄埔地区在明末清初已有拜七姐“乞巧”习俗,按照习俗,双沙社区的巧姐们都会在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七在宗族祠堂“摆七娘”。一直以来,双沙社区内有6个乞巧组长期活跃,分别为:区氏宗祠、粤政区公祠、士能区公祠、彦贵岑氏公祠、纯斋区公祠、两存岑公祠的乞巧队伍。巧姐们均是当地村民或媳妇,虽然有着不同的年龄和职业,但是每年一到乞巧节就都会聚在一起,讨论并创作当年的乞巧工艺品。

  区巧文一直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承。今年乞巧节,她大力推动组织双沙社区乞巧节非遗系列活动,开展“乞巧工艺”展览活动,向辖内居民宣传乞巧传统文化,供居民观赏游览。

  区巧文表示:“当选为人大代表后,我更觉得要重视双沙乞巧文化,决心为非遗传承多做点事。近年来,双沙社区正在进行旧村改造,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保留好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节日文化活动,推动乞巧文化传承,对于留住乡愁具有重要意义。”

  乞巧有新意,传承有活力

  为了更好传承乞巧文化,巧姐们坚守初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闲置的超市临时改造为双沙社区乞巧文化展厅,延续“摆七娘”的习俗。

  调研当天,代表们步入展厅,立即被花样繁多、精巧异常的作品所吸引。五组贡台摆放着数百件创意满满的手工艺品:有用米粒和谷粒精心粘制而成的“向日葵”,丝袜、铁丝巧妙编织的百合花,和用彩纸折叠成的“七娘盘”,还有用橡皮泥精心塑造的村民欢聚一堂共享大盆菜的温馨场景。区巧文说:“非遗传承,关键在人。如何积极培养青年人才,是我最关心的话题。我将提出更多建议,推动政府部门、群众积极参与传承和发展乞巧文化,进一步擦亮双沙乞巧文化招牌,让群众铭记美好回忆,用乞巧文化萦绕牵系群众乡愁。”

图为全橡皮泥制作的村民吃大盆菜的场景

图为部分手工艺品照片

  传播优秀民族文化,人大代表齐上阵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人大代表们一边感受着种类繁多、寓意丰富的手工艺品背后所承载的文化魅力,一边探讨如何让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活”下去。代表们建议,巧姐们应不断创新创作,唤起更多居民共同参与、关注民俗文化活动的热情,促使广大群众了解传统节日源流及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从而保护乞巧节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巧姐们可以定期到学校开展乞巧手工艺品制作课程,教学生们用环保材质做出手工艺品,通过非遗传承进校园等方式培养青年人才、传播乞巧文化;传统节日应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要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乞巧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图为人大代表参观展厅照片

  下一步,人大红山街道工委将结合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探索“乞巧进校园”等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双沙乞巧文化发展,擦亮“双沙乞巧”文化招牌。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