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各区人大动态 > 海珠区

广州海珠人大: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文物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

——修缮活化利用广州市文物保护建筑兴仁书院

时间:2024-09-04 来源:海珠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字体:

  近日,有140多年历史的兴仁书院经过修缮后以村史馆、图书馆的全新姿态向公众开放,受到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时隔3年,兴仁书院重获新生,向村民诉说着百年来龙潭古村重视教育、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为龙潭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兴仁书院从修缮保护到活化利用,这背后离不开人大代表的持续关注和区人大常委会的不懈推动。

  年久失修,文物建筑被迫停止使用

  兴仁书院位于海珠区龙潭村,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为典型岭南风格建筑,是该村慈善家白纶生等人捐资建造的教育场所。2008年12月被核定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兴仁书院建筑体由于年久失修,出现木材被白蚁蛀蚀、屋顶漏水等情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房险情,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自2014 年开始在此运营的海珠区图书分馆被迫停止对外开放使用。

  2021年海珠区人大代表在接待选民群众活动中,了解到兴仁书院因出现危房险情被迫停止对外开放使用这一情况后,马上向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反映,呼吁并建议政府尽快开展修缮保护。

  精准发力,人大监督推动修缮保护

  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分管领导组织到现场视察和调研,深入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并提出修缮保护的意见建议。在区人大的大力推动下,该事项被定为海珠区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区政府组织编制了修缮设计方案,向市申请划拨专项资金45万元。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和工委委员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区文广旅体局、华洲街道办事处按计划推进办理。2022年7月份,该修缮工程完工,对建筑进行了加固和美化,消除了险情,兴仁书院重新呈现出历史古建筑的新面貌。

文物维修人员在修缮兴仁书院左路后厢房

兴仁书院左路后厢房修缮后恢复图书馆重新开放

  活化利用,代表建议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2024年1月,为进一步推动修缮后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工作,更好释放文物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区人大代表撰写了《关于活化利用兴仁书院的建议》,提出要忠实文物原貌,将兴仁书院打造成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场所,并尽快对外向公众开放,进一步丰富当地群众精神生活,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经区人大常委会交办《关于活化利用兴仁书院的建议》后,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动与代表及政府职能部门沟通,积极推动办理工作。区文广旅体局制定了活化利用方案,与兴仁书院业主单位龙潭经济联社签订了《文物活化利用试点共建合作协议》,明确了将兴仁书院用于龙潭村史馆,以及非遗文化展示与公共文化服务等用途。经对图书馆的图书及相关器材进行清理整理,于今年7月重新对外向公众开放,有力激活了本建筑的文物活化利用效能,惠及周边群众约3万人。

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到兴仁书院调研历史文物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情况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