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各区人大动态 > 海珠区

广州海珠人大:聚焦科技创新引领,人大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时间:2024-10-08 来源:海珠区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委 字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色的生产力。海珠区科创资源丰富,辖内有中山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电子七所等20家科研院所,有一个省级实验室——琶洲实验室,有30平方公里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海珠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履行监督职权,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调研视察活动,以实际行动助推海珠新质生产力迈上新台阶。

  深入调研,洞察海珠科技创新前沿

  近期,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考察了百度飞桨(广州)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广州能迪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作为海珠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标杆,充分展示了海珠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强劲实力。

  在百度飞桨中心,调研组详细了解其作为深度学习平台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方面的作用,见证了AI技术如何赋能传统产业。树根互联展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帮助企业实现设备互联、数据互通、业务互融,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迈进。能迪能源以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技术与应用,展现了海珠区在绿色经济方面的前瞻布局。

图片1.jpg

9月13日,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实地考察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汇聚智慧,共谋科技创新发展良策

  调研过程中,市、区人大代表边走边问,积极与企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现场交流,认真了解有关情况。针对产学研融合不够深、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等问题,调研组建议,要积极推动企业与海珠辖内众多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园区,加快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各细分领域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实现产业技术需求与科研资源的有效匹配;探索培育专业化、职业化的技术经理人队伍,打造连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纽带;完善大模型应用示范等系列政策举措,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落实“海珠合伙人”助企服务机制,全链条做好企业服务,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落户琶洲、扎根海珠。

图片2.jpg

9月13日,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实地考察广州能迪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作为,激发海珠新质生产力活力

  近年来,海珠区人大常委会将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主要的监督工作内容。2023年组织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提出《关于实施创新企业“培优”工程引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战略性支柱产业企业落户海珠区的建议》《关于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的建议》等建议。区科工商信局等职能部门认真办理代表建议,编制实施《海珠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聚焦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集聚、未来产业谋划,打好产业规划、项目谋划、招商落地组合拳。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积极推动下,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快速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为全区第一大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46.1%,为海珠区GDP增速在全市名列前茅提供了重要支撑。据了解,当前海珠区大模型与算法备案数量均位居全市前列;全区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84家,对比2021年(11家)增量达到近25倍。

  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区人大常委会近期已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审议意见。下一步,海珠区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支持力度,为海珠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