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各区人大动态 > 荔湾区

广州荔湾人大:旧貌换新颜,助力建设宜居宜业海龙

时间:2024-09-06 来源:荔湾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字体:

  为推动荔湾区城乡人居环境高质量提升,8月30日,海龙街道联组人大代表深入新型都市工业区和村级工业园区项目开展人居环境集中视察活动,通过“把脉问诊”,积极为海龙人居环境提升建言献策,为打造“水秀花香,宜业海龙”贡献智慧和力量。

  从“新”出发,探索产城共融新方向

  58亩地块地处海龙围科创区,定位为广州市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园,作为现代新型都市工业的实践样本和代表,对于探索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共融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大代表对58亩地块的道路交通、绿化环境以及现代新型都市工业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考察,认为58亩地块利用空中连廊串联研发中心和生产厂房,便于打造立体交通网络,有利于加快企业内部的工作和交流效率。

  在人居环境方面,人大代表认为工业园区区别于传统的商业,容积率高,未来拥有较大规模的产业工人群体,如何实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和谐共融是一大课题。代表们建议,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环环相扣,需要统筹考虑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招商运营全过程环节。从招商运营的终端出发,好的人居环境是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新型都市工业园区的绿地率有限的特点,可以向空中要绿,积极打造梯度式空中花园。同时,对于产业工人的生活需求,同步配备一定的住宿空间和商业配套,统筹考虑海龙街道现有资源,实现产住平衡。在产业方面,积极争取政策和资源倾斜,吸引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细分领域标杆企业入驻,促进荔湾区产业转型升级。

  58亩地块负责人表示,海龙围科创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代表们宝贵为新型都市化工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建议,有信心创造标杆,助力海龙高质量发展。

图:人大代表联组实地调研58亩地块建设情况.JPG

人大代表调研58亩地块。

  以旧焕新,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

  海龙街道辖内的工业园区大都兴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园区厂房老旧,村级工业园区如何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度成为海龙街道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弱项。

  人大代表一行来到增滘工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是独具特色的一个红色龙形的门头,下方设置了车辆道闸,园区内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园区负责人介绍道,以前园区给外界的感觉就是脏乱差,这几年我们陆续收到了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街道的指导下,下了大力气对增滘工业园区的改造升级,统一划分了停车位,设置了出口闸,我们的车辆进出、车辆停放更加规范有序。统一设置了垃圾桶点,规范了垃圾的收集和清运,给园区的企业营造一个安心的环境,实现类似于祥泰检测这样的企业在这里安心办公。前些年我们还引进了住宿品牌泊寓公寓,园区内的年轻人选择在这里落脚也更加舒适,公寓每年的入住率还是很高的。

  人大代表们认可了增滘工业园所形成的良好效果,提出村级工业园的改造升级和新建的工业园区不同,受到当时的设计条件、设计标准的制约,所以在硬件设施方面天然存在不足。需要通过绣花功夫进行精细化升级改造硬件方面。同时,软性服务也是重要的人居环境,村级工业园首要保证的是卫生、干净、整洁,合理地规划人流、车流、物流动线,多对标优秀的园区改造案例,从细微处着手,不断地进行更新升级。

人大代表联组实地调研增滘工业园升级改造情况.JPG

人大代表调研增滘工业园区。

  向新而行,全域提升海龙环境

  调研活动结束后,人大代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调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居环境对于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更加需要创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市代表黄楚容感慨道:“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好的人居环境也是好的营商环境,将继续发挥自身的监督和建言作用,把这次的调研体会带回去积极推动相关部门行动起来,让推动海龙街道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宜居、宜业的海龙街道而不懈努力。”

  接下来,海龙街道将根据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紧紧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求,扎实推进海龙“一带两区三村四园”建设,不断在村级工业园提升、产业发展、整体建设规划上再下功夫、再求突破,打造“水秀花香,宜业海龙”。相信在人大代表联组的积极推动下,海龙街道的人居环境将不断优化,居民的生活品质将得到显著提升,为全区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亮点。

图:人大代表联组听取街道、人大工委、海龙派出所上半年工作汇报.JPG

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