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为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水平,近日,由市、区人大代表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南沙小组深入南沙街开展《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执法检查。检查组聚焦车辆登记上牌、通行秩序、充电安全等关键环节,通过“走、看、听、问”全面掌握现状,为破解管理难题、完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一、深入一线察实情,聚焦痛点找症结
检查组先后走访了南沙街道附近的上牌服务点、街道路口交通枢纽、附近居民小区及公共充电设施集中区域,与经营者、市民面对面交流,直击管理“堵点”与“难点”。
检查组来到上牌便民服务点,服务点工作人员正在给居民的电动车办理号牌,上牌流程为现场检测配件与原厂合格说明书是否匹配、采集外观信息,审核通过后现场随机匹配号牌等过程。一位来办理号牌的家长表示:“我们平时骑电动车接送孩子比较方便,现在要求电动车需要上牌,但我年纪大了,不清楚要准备哪些材料,也不会手机预约,跑了两趟才办成上牌。”群众普遍反映“线上预约系统操作不便”“偏远地区服务点覆盖不足”等问题,导致上牌效率较低。
在通行和停放环节,检查组发现部分路段非机动车道被占用、车辆逆行、闯红黄灯等违法现象频发,大多数为了抢绿灯转黄灯的那几秒时间,已有多辆电动车强闯违规通过,特别是外卖骑手为赶时间高频率出现超速行驶、占用机动车道抢行、无视交通信号灯等行为。
经与现场执法的交警同志沟通了解,目前对于未上牌上路行驶电动自行车的处罚,首次口头警告,第二次罚款,第三次扣留车辆;对于超标电动自行车,执法巡查发现时可直接扣留车辆,超标主要设计电池容量和车辆整体重量超出标准要求,以及私自加装雨棚等问题。
二、靶向发力提建议,凝聚共识促治理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检查组结合法律法规和地方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服务优化降门槛
增设“流动上牌点”,为商圈、社区、工业园区提供上门服务;简化线上办理流程,推行“容缺受理”“材料预审”等便民措施,压缩办理时间;通过社区公告、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上牌政策,提高知晓率,增强意识。
秩序整治强规范
优化重点路段交通设施,增设非机动车道隔离护栏、电子监控设备;开展“戴盔系带”“一盔一码”专项整治行动,利用“信用积分”“志愿劝导”等方式引导文明出行;推动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落实停放管理主体责任,杜绝“乱停乱放”。
分类处理精准破解难题
对于已购买不符合标准但在过渡期内的电动车,可采取发放临时牌照、逐步淘汰等方式;建议加强对电动车生产、销售环节监管,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车辆流入市场;针对手续不全问题,建立补办机制,如对于发票遗失情况,可由车商或税务部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帮助车主顺利上牌 。
“电动自行车管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要以‘小切口’解决‘大民生’。”南沙区人大常委会下一步将持续跟踪建议落地情况,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治理格局,为市民营造安全、有序、便捷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