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坚持站在民生福祉的高度,咬定水环境治理和保护这一民生关切作为监督重点不放松,多措并举,持续监督,助力推动城区水环境不断优化。为深入推动天河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向小微水体延伸,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为天河区小微水体整治工作把准脉、出良方,2021年5月,天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代表、城乡建设环境资源工委委员和专家学者组成的调研组,对天河区小微水体治理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为增强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资源工委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了解天河区各类小微水体治理工作进展,收集各方对推进天河区小微水体治理工作情况的意见建议,为集中调研夯实基础。5月13日,调研组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倪瑞兰同志的带领下,开展集中调研,区水务局、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区生态环境分局以及部分街道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
13日上午,调研组实地调研了车陂街道四社池塘,黄村街道龙步鱼塘,棠下街道棠东梁氏风水塘、苏氏风水塘,珠吉街道珠村塘4和塘2、3等水体治理情况,听取区水务局、各相关街道、村居以及小微水体检测和治理单位负责同志关于各小微水体治理工作的汇报,详细了解各类小微水体治理情况。下午,调研组在区人大机关601会议召开调研座谈会,听取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关于小微水体治理工作的情况汇报,听取各街道对推进该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围绕小微水体治理中截污控源、内源污染、外源补水、管养维护等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的探讨。
调研组认为,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及小微水体治理工作,按照“截污、清淤、补水、修复、管理”的技术路线,扎实开展污染源查控、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排污口整治、城中村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基本实现了小微水体“三无”目标,小微水体面貌持续优化。调研组指出,当前,天河区小微水体治理还存在治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外源污染及内源污染未完全消除、水体活水补给不足、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监督执法力度不足等问题,建议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分析问题及成因,采取有力措施杜绝小微水体水质反弹,积极推动小微水体治理工作上新台阶:一是压实主体责任。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责”原则,切实督促村改制公司、高校等权属单位切实履行小微水体治理工作职责,落实小微水体治理经费保障和人力保障;同时实施管护奖励制度,以奖代补提升权属单位治理和管理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监督指导。深入贯彻“河长领治、部门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区政府及区河长办统筹协调作用,水务、城管、环保等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确保街、村(居)河长巡查监督落实到位;同时,加强专业指导,引入科技手段,强化技术支持,落实第三方技术单位巡检机制,深入推动“一点一策”整治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三是加大执法力度。针对部分小微水体出现污水直排、污水渗漏等外源污染突出问题,强化执法问责,在加强宣传并实施前期告知提醒的基础上,加大执法处罚力度,依法严惩破坏水环境资源的违法活动,有力提升水环境执法水平和执法震慑力。
倪瑞兰同志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小微水体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抓实抓常抓长。她表示,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关注小微水体治理工作情况,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积极建言献策,为天河区加快推进小微水体治理工作进展,营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小微水体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调研组实地调研车陂街道四社池塘水体情况
调研组实地调研黄村街道龙步鱼塘水体情况
调研组实地调研棠下街道棠东苏氏风水塘水体情况
调研组实地调研珠吉街道珠村塘4水体情况
调研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