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近日,越秀区大塘街道龙腾社区的居民惊喜地发现,家门口多了一个社区公园——文溪公园,公园不仅绿植环绕,还有黄灰相间的老人活动广场、诉说东濠涌历史的漫行步道以及充满童趣的儿童友好元素。在公园里面,还有全新亮相的“大塘街全域治理绿色资源处理中心”,这是越秀区首个公园式新型垃圾转运示范站。
龙腾社区的居民曹先生高兴地说:“这里之前直接在路边进行垃圾收集,又脏又臭,大家路过都捂着鼻子绕着走。转运站建好后,环境变漂亮了,居民也有空间玩了,为人大代表点赞!” 从脏乱差的路边垃圾收集点,摇身一变成为鸟语花香的社区公园,正是越秀区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越秀区首个公园式新型垃圾转运示范站 早前,龙腾社区因没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社区垃圾只能堆在路边,收运时采用在路边直收直压模式,作业噪音严重扰民,部分生活垃圾在路边滞留时间长,不仅对居民生活造成困扰,还影响整体市容。而越秀中路地块远离居民区,作为深隧工地和东濠涌保护地,无法建设高层建筑,被闲置多年。 这一问题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区人大代表罗冬英牵头开展实地调研,在越秀区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了“关于建设越秀区大塘街全域治理绿色资源处理中心的建议”,希望通过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积极推动绿色资源处理中心的建设。 越秀区大塘街道办事处接到代表建议意见后,高度重视,将其纳入2024年街道重点工作。罗冬英多次联合街道办、社区居委多方调研、细心求证,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加快推进该项目。 越秀区大塘街全域治理绿色资源处理中心 代表助力政企合作破解困局,闲置地块焕发新活力。区人大代表陈强、黄涛充分发挥专业资源优势,助力大塘街与市城投集团携手,结合全域服务治理工作,利用越秀中路闲置地块建设新型垃圾转运示范站。项目历时六个月建设投入使用,是集视觉外观与环境融合、密闭作业、负压除臭、智能监控、环境优美和污水、噪音、臭气达标排放于一体的公园式新型垃圾转运示范站。 视觉形象融入环境,居民活动有了新空间。为了将“邻避”化为“邻利”,根据代表们提出要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的建议,大塘街道结合周边环境优化布局,将整个地块划分为社区公园和功能区。新建的文溪社区公园细分为“森语艺境、院林雅境、童趣秘境、拾光踪迹”四个区域,展示东濠涌历史变迁,融入垃圾分类、儿童友好、志愿服务、休闲娱乐等元素,让社区群众于岁月里共书文艺、于公园里回归生活。功能区的建筑本体采用传统浅色青砖和仿古满洲窗的风格,临街界面采用黄墙翠竹和立体绿化,对建筑本体形成遮挡,与东濠涌高架形成梯次变化,将转运站消隐在文溪公园里面。 近日,所有工程终于顺利完成,改造后的文溪公园集休闲、娱乐、垃圾压缩于一体,以全新的面貌回到了大家的身边,不仅为社区的老人孩子提供了一个休憩娱乐的绝佳去处,提升了社区市容市貌品质,还破解了垃圾收运压缩难题,全街12345热线关于生活垃圾方面投诉的月均宗数下降76%。 广州市人大越秀联组代表到大塘街集中视察 2024年12月,广州市人大越秀联组代表及越秀区人大大塘街道联组代表分批到大塘街集中视察文溪公园和全域服务治理绿色资源处理中心,了解越秀区加快垃圾转运站建设、提升垃圾收集转运能力的迫切需求以及新型垃圾转运站的规范要求,现场察看生活垃圾收集、压缩、中转高效集成作业的全过程,对代表建议办理实效表示充分肯定。 越秀区人大大塘街道联组代表到大塘街集中视察 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不仅是抓好城市治理的“关键小事”,也是系统观念与创新综合治理的一场赛跑。大塘街垃圾压缩站的建设,正是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是对人大代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庄严承诺的生动诠释,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城市治理中落地生根的鲜活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