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为全力推动《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实施落地见效,近日,越秀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队,以“查问题、谋对策、促长效”为主线开展执法检查活动。从车流如织的交通路口到人潮涌动的休闲碧道,人大代表用“一线视角”解剖治理难题,为城市管理注入人大智慧。
一线“把脉” 全链条查隐患 执法检查组深入北京路步行街、二沙岛晴澜路碧道等重点区域,直击电动自行车管理“病灶”。检查组发现,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非法改装、无牌上路等问题依然突出。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委会负责人坦言:“北京路步行街是公共休闲场地,明确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目前已通过设置标识牌、加强人员拦截劝导等方式,有效隔绝大部分非机动车进入步行街。但由于该区域外卖配送需求量大,仍有部分骑手为抢时间强行骑车闯入,给执法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在二沙岛,白云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反映:“部分路口物理隔离不足,电动自行车‘钻空子’进入公共休闲场地,管理难度大。”区人大代表卢锦豪表示,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给步行街和休闲场地这些人群密集场所的群众安全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协同“开方” 疏堵结合促长效 “治标更要治本,源头管控是关键!”座谈会上,人大代表围绕检查的情况,提出“科技赋能是破局关键,可试点智能摄像头识别违规行为,用‘智慧中枢’补人力短板”“开发小程序,让市民随手举报违规停车”等建议。 市人大代表洪显诚:要加强执法刚性,充分发挥党员、居民、志愿者作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市人大代表雷建威: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等,全时段落实公共休闲场地电动自行车管理相关规定。 市人大代表李良秋:要充分利用小视频等新兴渠道,加强对《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的宣传;提升管理智慧化水平,打通数据壁垒,增强管理实效。 区人大代表王立:要充分利用闲置空间、地下空间,加强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建设。 共治“护安” 民生温度显担当 检查组一致认为,电动自行车管理是系统工程,必须打好“组合拳”,并提出了三方面建议: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交警、城管、街道等单位定期开展专项联合执法;充分利用各种闲置空间新增非机动车位引导停车,地铁口按照高峰期设“潮汐停车区”;探索与外卖配送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将对外卖骑手的违法信息推送给平台公司,推动平台公司建立内部处罚机制。
下一步,越秀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问题整改,推动执法力量下沉、设施升级和宣传深化,让电动自行车管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为广州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