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各区人大动态 > 增城区

增城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会议

时间:2023-11-02 来源:增城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字体:

面对面“把脉问诊” 助力增城高质量发展


  询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法定职权,专题询问作为对询问的延伸和拓展,是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具体行动和重要措施。10月26日,增城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会议,区人社局、区水务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科工商信局等10个部门有关负责人代表被询问单位到会应询。

  在接近两小时的专题询问中,区人大代表们接连提出一个个难点、热点问题,应询者一一答复。一问一答,问出了增城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深度和痛点,答出了责任和承诺,助力增城高质量发展。

微信公众号文章20231030(1)1561.png

  区人大代表 徐诚田

  焦点1:三举措强化企业用工保障

  为促进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请问我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善企业用工保障?又是如何精准做好纾企缓困服务?

  面对区人大代表徐诚田的问题,区人社局副局长段锋良回应说,我区采取三项措施改善企业用工保障。一是开设专员专班点对点服务,广泛开展“千名就业服务专员助万家重点企业”活动。今年以来,共有20名就业服务专员对接区内336家重点企业,累计服务次数441次。二是开展多渠道多项目多层次招聘服务活动,组织区内大型工业企业赴贵州省织金县、广西柳州市、省内梅州市和清远市等地举办招聘会。今年以来,全区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00场,提供就业岗位101054个次,促成12625名劳动者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三是深化政校企研合作,先后与省轻工、博创公司签订政校企框架协议;与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湾缆先进制造研究院共建广东华立湾缆产业学院;牵头筹建广州科教城产教合作联盟,共同培养定向人才,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在落实纾困减负优惠政策方面,我区多次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截至目前,已完成走访调研企业177家,收集企业诉求105条,解决率90%以上。

微信公众号文章20231030(1)2067.png

区人大代表 黎伟权

  焦点2:“对症下药” 有序推进八项防洪排涝工程

  我区南部区域内涝频发,部分镇街易受水浸影响,企业、群众反映强烈。为了进一步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及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请问我区在防洪排涝项目改造上有什么措施?

  面对区人大代表黎伟权的提问,区水务局副局长何雪松表示,广汽本田厂周边、福耀玻璃厂周边、沙浦片区等重点区域的防洪排涝问题突出,已启动福耀玻璃厂及周边区域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官湖河(新塘段)整治工程和雅瑶河(新塘段)整治工程。其中福耀玻璃厂及周边区域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已完成进度50%,官湖河(新塘段)整治工程正开展施工招标,预计今年11月底进场,雅瑶河(新塘段)整治工程正开展初步设计。

  针对公铁联运及中新科技园周边防洪排涝问题,区水务局推动实施坑贝水(中新科技园-山美陂段)整治工程、坑贝水中新科技园段河道治理工程和金坑河河道治理工程。其中坑贝水(中新科技园-山美陂段)整治工程已完成进度60%,中新科技园段完成进度58%,金坑河河道治理工程正开展施工招标。

  北部文旅示范区防洪排涝方面,区水务局重点保障派潭镇墟和高滩温泉片区水安全,推动实施派潭河(镇墟段)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和高滩河流域河湖连通整治工程。预计今年12月底前完成工程前期工作。

微信公众号文章20231030(1)2606.png

区人大代表 郭鹏程

  焦点3:开通涉企绿色通道 提升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效

  在涉企行政执法案件中,有部分企业认为被处罚金额过高,给企业经营带来沉重负担,继而提起行政复议,希望能减免处罚。区司法局作为区政府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如何有效发挥职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面对区人大代表郭鹏程的提问,区司法局四级调研员刘海雄回应道,为持续优化我区法治营商环境,区司法局制定《增城区司法局营造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措施》,通过多种有效措施,提升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质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是认真审查涉企行政处罚类案件,督促推动执法机关柔性执法。今年以来通过行政复议调解等方式依法纠正行政机关对企业作出的不当行政处罚,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约188万元。

  二是开通涉企绿色通道,谋划建立行政复议中心,设立行政复议受理点,对各类市场主体的行政复议案件做到“应收尽收,存疑先收”。今年以来共收到涉企行政复议申请53宗,全部实现容缺收件,做到一次性告知补正。

  三是定期或不定期就涉企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开展研论,征询行政复议委员会专家学者的意见,提升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效。

  四是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对涉企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倡导运用调解方式解决问题,把行政争议解决在案件审查阶段,节约企业的成本和司法、行政资源。

微信公众号文章20231030(1)3180.png

区人大代表 钟豪均

  焦点4:优化传统融资担保模式 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由于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原因,部分民营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相对弱势,融资可得性、可及性差,经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请问增城国资国企有哪些举措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面对区人大代表钟豪均的问题,区财政局总会计师顾剑云回应说,今年以来,我区积极引导南粤基金公司及其下属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南粤国投公司发挥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一方面,不断优化传统融资担保模式,拓宽中小微与三农主体融资渠道,南粤国投今年重点加大银行批量银担合作力度,目前已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率先落地。截至9月底,两家银行批量融资担保企业共232户、担保额3.98亿元。

  另一方面,降低民营经济主体融资成本,南粤国投严格执行政府性担保收费标准,有效降低担保客户的融资成本。同时,南粤国投落实《关于印发广州市增城区金融支持城乡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今年为12家小微企业申报并获得担保费补助共计118.1万元。

  此外,南粤基金协同区发改局、各大银行、增城普促会和其他金融机构先后走进仙村镇、石滩镇等镇街调研,累计参与或协助走访企业270余家,为222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为13家企业提供保函服务。

微信公众号文章20231030(1)3729.png

区人大代表 郑庆朋

  焦点5:实行“一网通办、一照通行” 让政务服务更畅通

  今年我区开展营商环境6.0改革,推出了一批市场主体获得感强的改革举措。请问我区在放宽准入和推行柔性执法等方面有什么措施和成效?

  面对区人大代表郑庆朋的提问,区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吴华兴回应道,我区全面推行市场准入“极简审批”新模式,实施经营场所“自主申报+负面清单”管理,实行“一网通办、一照通行”,集成推出25个跨部门许可审批事项“一站式”证照主题联办套餐,并推行“审前服务”机制,帮助市场主体降低申办成本。今年1-9月,我区市场主体总量增速和新登记数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一,新登记市场主体4.98万户,同比增长91.51%。我区实有市场主体总量达26.77万户,同比增长16.41%。

  推行柔性执法方面,我区贯彻落实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对60项不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轻微违法行为实行减免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并坚持包容审慎和过罚相当的原则,2023年共减轻处罚137宗,不予处罚35宗。此外,推行“小、轻、微”违法行为简案快办,在反餐饮浪费、计量违法等领域的“小、轻、微”违法行为,违法事实确凿,拟对公民处以20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截至目前,我区适用简易程序作出当场行政处罚案件86宗。

微信公众号文章20231030(1)4313.png

区人大代表 林妙华

  焦点6:建立“清单式管理、账单式兑现”工作机制

  区科工商信局作为服务工商业企业的重要部门,也是在营企业对地方营商环境感受较为直接的部门。请问该局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安心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面对区人大代表林妙华的问题,区科工商信局党组成员、区贸促会会长潘鹏回应说,我们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安心发展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强化企业服务保障。建立工业和商务经济稳增长专班工作机制、“清单式管理、账单式兑现”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共收集工业企业关于水电气、融资、子女入学等方面诉求283项,已解决或阶段性解决262项;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帮助本地小微企业开拓市场,加强企业间合作对接和资源共享;成立区工业投资专班,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班长,加强部门、镇街协同联动,强化并联审批。

  二是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功推动博创、越峰电子等7家企业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政策宣传和兑现,今年累计发放各级惠企资金4.34亿元,惠及企业1336家次。

  三是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大力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便捷通关措施,提升通关效率;推进口岸互联互通,持续拓展属地企业“组合港”模式跨关区出口,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四是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推进落实“电水气+”协同联办服务模式,组织公共服务单位优化业务流程,持续提升企业“电水气+”接入效率。

微信公众号文章20231030(1)4940.png

区人大代表 包贺林

  焦点7:强化“四个保障” 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今年以来,我区始终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积极抢抓重大发展机遇,为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为持续推进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请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以下简称“区规自分局”)在加快产业项目落地、推动产业项目开发建设方面有何举措?

  面对区人大代表包贺林的问题,区规自分局四级调研员湛冬梅回应说,我们主要从土地要素、土地供应、服务能力、审批改革四个方面发力,加快推进产业项目落地、,推动产业项目开发建设。

  一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建立报批沟通枢纽,全天候跟踪报批进度,今年以来全区已获批用地项目共68个批次6728亩。在征地和招商阶段同步谋划梳理符合条件的项目按规定申请使用省、市指标,截至目前,已成功申请4批26个项目约2875亩省级制造业指标、508亩市级制造业指标。

  二是强化土地供应保障。常态化开展产业用地“用地清单制”编制工作,将原本企业拿地后需自行办理的审批事项调整为由土地储备机构统筹纳入清单管理,推动项目建设落地提速增效。截至目前,已编制产业用地“用地清单”47宗,供应39宗。

  三是强化服务能力保障。建立项目贴身服务机制,招商项目专人专职跟进,同时与区内职能部门、项目投资主体建立沟通枢纽,助力项目在增城顺利落地实施。

  四是强化审批改革保障。不断优化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开发建设审批材料,与项目方、各相关部门和镇街形成产业项目用地人防规划施工登记“五证联发”的常态化机制。截至目前,已推进6宗带方案出让产业项目实现五证联发。

微信公众号文章20231030(1)5613.png

区人大代表 谢秋明

  焦点8:打造“增心办”政务服务品牌 拓宽政务服务领域

  请问除了大厅的常规办事服务,政务服务中心在拓宽服务途径和服务领域,提高对企业群众的精准服务上还有什么措施?

  面对区人大代表谢秋明的问题,区政数局副局长师兴娟回应说,为破解企业和基层政务服务堵点难题,我们研究出台了系列政务服务新举措:

  一是创建“增心办”政务服务品牌,整合统筹镇街、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服务人员等多方人力资源,建立内部联动协调机制,实行服务问题共商、服务资源共享、服务能力互用。队伍不定期举办服务礼仪培训,从岗位形象、沟通技巧、应急场景处置等多方面规范服务行为,严格落实考核。

  二是发挥“增心办政务服务+”系列举措,将政务服务触角由大厅窗口向社区、商会、企业等多维度延伸,拓宽政务服务领域。

  三是数字赋能服务模式创新,政务“云窗口”终端运用5G视频、人脸识别、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技术,可咨询、办理业务1900多项,群众可通过“增心办”小程序的“增城政务电子地图”,查询附近的政务服务网点位置以及可办理事项,实现一键直达。

  四是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问题诉求,线下设立“办不成事反映专窗”,线上依托“增心办”小程序设置二维码意见反馈入口,不断完善服务措施和机制建设;联动“12345”政府服务热线定期开设“企业服务专家座席”,安排不同服务领域业务专家为企业群众提供专业解答。

微信公众号文章20231030(1)6211.png

区人大代表 屈广福

  焦点9:全力加速交通枢纽站周边集疏运路网建设

  随着广汕高铁近期开通,跨市交通便捷度大大提高,但增城内部交通配套服务仍有待优化。请问我区在畅通交通内循环上有哪些具体措施?

  面对区人大代表屈广福的问题,区交通局副局长黄彦回应道,目前,三大交通枢纽增城西站、新塘站、增城站已通车运营,我区正全力加速交通枢纽站周边集疏运路网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区内道路工程建设。增天高速已全线动工建设;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已完成立项批复并取得用地预审批复,正进行初步设计报批;增莞番高速正推进立项前期手续审批。同时积极推动广深大道升级改造、陈家林路北延、创誉路西延等工程前期工作,预计明年投入建设。二是进一步提高地方道路内循环通行能力。新塘站周边荔新公路主线、汽车城大道隧道计划在今年12月底建成通车;站前路西侧互通立交计划在明年8月建成通车;增城西站福宁大道先行段计划今年年底完工通车。

  区内主干路中,主城区广汕路北绕线于今年8月全线建成通车;荔三公路改造工程(除上跨广九铁路桥外)、石滩东西大道建设工程计划今年11月底建成通车;石新公路仙村段计划今年12月建成通车。

  

微信公众号文章20231030(1)6701.png

区人大代表 王智高

  焦点10:对标东部中心 加快建设“一核四圈”产业空间布局

  增城区与黄埔区携手打造广州东部中心,建设“现代活力核”,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请问新塘镇以广州东部中心为发展契机,将在哪些方面进一步优化配套服务,以点带面提升东部中心发展能级?

  面对区人大代表王智高的提问,新塘镇党委副书记罗新锋回应说,新塘镇通过深入推进规划引领提档、基础设施提级、企业服务提升等工作,全力打造东部中心活力城区、千亿级制造强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当好全区示范。

  一是对标东部中心规划定位,高标准谋划推进新一轮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推动核心商务区和滨江启动区规划稳步落地。积极谋划实施“十百千亿”制造业培育计划,加快建设“一核四圈”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东部中心聚集引领、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加快完善广汕高铁新塘站周边交通路网建设,重点推进临江大道连接黄埔段、宁埔大道连接黄埔段、茅山大道以及增莞番高速、新槎大桥等道路项目建设,构建外联内通路网。

  三是加快完善教育、医疗、康养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继续引进品牌集团化优质教育资源;稳步推进区中医院、新塘医院异地新建相关工作,争取市八医院新院区落地入户新塘。

  四是持续加大治安视频监控的补点建设和社会治安管理力度,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指导监督,加快完善防洪排涝配套水利设施建设,努力为辖区企业营造安心、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五是为企业做好全生命周期扶持服务,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半导体以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会同增城产投集团共同打造“新塘牛仔优选平台”,振兴“新塘牛仔”区域产业品牌。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