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职能部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情问政”
11月16日下午,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在区文化会议中心东门大堂联合举办“知情问政”活动。我区14个职能部门到场“组团摆摊”,公开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问询。
记者看到,“知情问政”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咨询意见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或了解热点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解读;或关注全区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或关心交通、教育、医疗、城市规划等民生热点问题。活动中,政府职能部门认真详细地回复各种问题,代表委员们积极向政府职能部门献计献策,同心同力,共同推动增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开展多种模式集团化办学
区教育局“摊位”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咨询意见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问题。政协委员薛来武对集团化办学十分关注。活动中,他来到区教育局“摊位”,对我区集团化办学方面的规划进行详细了解。
近年来,区教育局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教育强区的目标,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通过“外引内培”方式,相继引进华南师范大学、执信中学、华师附中、广州二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到增城合作举办公办学校共20所,累计提供优质学位39930个,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培育创建了12个区属教育集团,辐射30所学校(园),其中5个区属中小学教育集团覆盖16所学校,约2.7万学生,在助推优质均衡、缩小城乡、校际之间发展差距方面“补短板”。
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区教育局将加强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拟出台《增城区推进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统筹全区集团化办学工作,开展多种模式集团化办学。根据全区中小学布局情况和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组建“帮扶指导型、授权紧密型、镇域主导型、特色联合型”等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区域内优质学校的带动引领作用,因地制宜采用适合本地及相关学校集团化发展的办学模式。
同时,着力优化“三类学校”教育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新建学校、农村学校、相对薄弱学校这“三类学校”的集团化办学工作,以集团化办学带动三类学校快速成长,推动区内新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集团化管理。建立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清单,逐步将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纳入集团化管理。
多措并举为来穗人员解决随迁子女读书问题
近年来,随着广州东部中心发展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到东部中心投资置业、创新创业发展,其子女入读公立幼儿园、小学、初中的需求量变大,永宁街地处东部中心的核心区域,现有的公立学校供给难以满足需求,针对来穗人员子女读书难问题,人大代表高赞现场咨询了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
对此,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区多措并举积极为来穗人员解决好随迁子女读书问题,尽力解决来穗人员的后顾之忧。
一方面,我区不断扩大学位供给。今年9月,我区高起点、高标准新开办8所公办中小学校(或校区),其中永宁街新开办学校3所,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公办学位4440个,有效满足随迁子女基本的教育需求。同时,切实解决来穗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为做好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工作,我区制定了《增城区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细则的通知》(增府办规〔2022〕3号),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积极妥善地解决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今年,在永宁宁西教育指导中心统筹下,永宁、宁西两街今年通过积分入学取得公办小学学位的共有757人;取得公办初中七年级学位的共有496人,录取率分别达到80%。
另一方面,我区积极落实重点企业重要员工子女入学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区教育局和开发区企业服务局联合印发了《广州市增城区2023年重点企业来穗管理、技术人才及重要员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永宁、宁西两街共支持增城开发区高企随迁子女100人入学,受到企业的好评。
持续推进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
区市场监管局“摊位” 人大代表了解热点政策
今年,我区开展营商环境6.0改革,推出了一批市场主体获得感强的改革举措。在区市场监管局“摊位”前,人大代表包贺林咨询了目前我区放宽准入方面的工作措施和成效?对此,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区市场监管部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服务,持续推进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推行市场准入“极简审批”新模式。
实施经营场所“自主申报+负面清单管理”。除了7类不适宜自主申报的行业以及4类法定不能作为经营用途的场所外,申请人只需承诺申报的地址真实有效,填写标准化申报表格,就可以“即报即办”,推动市场准入简办快办。目前我区新开办企业全流程环节从以往的3个以上压减为1个,用时从4天以上压减至最快0.5天内办结。 实行“一网通办、一照通行”。推出跨部门许可审批事项“一站式”证照主题联办套餐,大幅提升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度。目前我区已有25个许可事项可并联办理,企业办理证照从“多部门、多材料、多窗口”转变为“一套材料、一个平台、一个窗口”,“多部门各跑一次”转变为“最多只跑一次”。
此外,我区还推行行政许可“审前服务”机制。在企业筹办期提前介入指导,为市场主体提供场地选址、规划布局、设备购置、招聘人员资质等方面专业建议,帮助市场主体降低申办成本,切实解决申报审批中时间和资金重复浪费的损耗问题。目前,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压减94%,即办程度90%。
构建三级联动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
来自医疗领域的政协委员蒋婵,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我区医疗卫生方面的发展。知情问政活动刚开始,蒋婵就直奔区卫生健康局摊位,详细询问我区在推进分级诊疗方面的具体举措以及成效。
“推行分级诊疗,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能力,让基层能够‘接得住’‘稳得起’,患者才会‘愿意去’。”区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立足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我区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区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区域龙头作用,形成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目前,我区已建立3个医联体,分别为广医四院牵头的西医医联体、市妇儿中心增城院区/广医四院/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分片牵头的产儿科医联体、区中医医院牵头的中医医联体。通过签约服务,畅通医联体内部转诊机制,三级医疗机构为医联体内上转的患者优先安排检查检验、设立住院绿色通道等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为重点畅通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患者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下转通道。
成立了由广医四院牵头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影像中心。积极发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影像中心三大区级远程医疗中心作用,引进优质资源下沉,推动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提高辖区应急救治能力,让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也能享受三级医院专家诊断的服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指导区内三级医院跟15家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对接广州市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并做好相关门诊转诊、住院转诊及出院随访等工作。今年1-9月,我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为4096481人次,基层诊疗量占比为47.76%,在广州市各区排名第三。
接下来,我区将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将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省水电医院等三级医院接入分级诊疗信息系统,让基层病人对优质医疗资源有更多的选择。加强工作人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分级诊疗转诊业务,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加大宣传推广,逐步实现全区分级诊疗系统应用全覆盖,方便群众就医。
组建专科联盟,充分发挥区内三级医院在临床专科教学、科研和诊治等方面的带动作用,通过推广诊疗规范、加强专科培训、整合诊疗资源等方式,带动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纵横双轴形成合力。建成医疗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互联互通的专科疾病诊疗体系或专科联盟,进一步提高我区专科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水平,实现常见病、多发病救治能力和健康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由三级公立医院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需求,派出专家进行精准帮扶,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摊位” 政协委员了解热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