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审议

南方日报:高质量发展 广州勇奋进

日期:2023-01-08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 柳时强 钟晓宇 李鹏程 刘珊 郎慧 黄舒旻

  非常之时,必行非常之举,方能成就非凡之功。

  1月7日,广州市市长郭永航在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投资、大抓招商,以制造业立市夯实产业能级之大、以枢纽循环畅通格局之大。

  以中心城区、南沙新区为“双核”,优化形成“一廊一带、双核五极”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广州期待能级更强。

  心安处,是归处,英雄的城市,坚韧不拔,生活品质更高、城市品质更优、人民信心更足,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更安心。

  以步步推进高质量发展,赢得广州现代化建设的节节胜利。高质量发展,广州勇奋进。立足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大湾区核心引擎、省会城市的战略定位,广州正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南方日报记者 柳时强 钟晓宇 李鹏程 刘珊 郎慧 黄舒旻

  大广州:四大抓手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城广州,要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投资、大抓招商。

  “制造业当家”的号角已吹响,广州需要探寻在全球产业发展的百年坐标轴下的新方位,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率先探索。市人大代表、普华永道广州分所负责人王斌认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政策非常务实。“广州鼓励链主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产品配套,建设了一批典型场景和示范园区,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王斌表示,“制造业企业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只有与‘绿色化’和‘国际化’等策略结合起来,才有会产生战略意义。”

  推动中国向价值链高端跃升,需要坚持面向世界的开放导向。报告提出,要坚持扩大需求、畅通循环,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

  产业是基础,枢纽连通道。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坐拥白云国际机场、南沙港、广州南站等超大型交通枢纽。但在市政协委员、市九三学社成员邓毛颖看来,三大枢纽支撑“吃紧”。邓毛颖认为,当前广州存在航空枢纽效能支撑不够、航运枢纽要素发育不足、铁路枢纽辐射能力有限三个问题。以白云国际机场为例,两座航站楼设计容量为8000万人次,而2019年客运量已达92%,客运能力趋于饱和。

  这一观点引起了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前鸿的思考。“多年来对广州国际航空货运物流供应链的作用认识不充分,利用还不够,广州的产业结构与长三角特别是上海相比,先进制造业的成色还不足。”

  朱前鸿建议,发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货运航空枢纽优势,畅通供应链产业链,将广州打造成为全球产供链中心,深化广州在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提升广州在全球产业的梯度和能级。

  以四大抓手丰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以枢纽能力提升畅通双循环,广州正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抢抓资源融汇、集聚与配置的关键节点,立起广州之“大”。

  南沙为“核”,广州何为?

  今年的报告首次提出中心城区、南沙新区“双核”概念,而在2022年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南沙首次独立成章。

  南沙为“核”,广州何为?

  报告提出举全市之力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明确表示要以南沙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定位的变化,意味着相关资源要素的倾斜和流动,把广州中心城区和南沙新区作为‘双核’,对南沙发展来讲是重大利好。”市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认为,南沙不仅要做对外的窗口,也要成为引进来的窗口。“南沙要面向世界,发挥核心功能,在一些外向型经济上,比如出口的产品、服务对接,南沙要搭好平台。”

  市政协委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发利用处处长罗清磊表示,借力《南沙方案》的落地实施,迫切需要高标准精心规划建设以科创为动力的“科技创新走廊”,提升空间规划编制水平。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也向大会提交了《以“科技创新走廊”为支撑 落实〈南沙方案〉 打造广州城市新的发展轴》的集体提案。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建议,以“科技创新走廊”为载体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以科技产业创新赋能老城市新活力;把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破解“卡脖子”的高端技术和产业问题上,建立覆盖科技创新全产业链条的揭榜攻关机制。

  南沙迫切需要提升产业能级。2022年6月,我国商业航天“独角兽”中科宇航总部从北京迁至南沙。10月,吉利科技集团的商业航天总部——广东时空探索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南沙。更早的2019年,中科院力学所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正式成立。

  市政协委员、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朱伏生建议,以南沙为核心将广州打造为中国南方航天科技产业中心,同时,制订广州航天产业发展的系统规划,加大政策对航天产业链上、中、下游“链主”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技术产品化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融合。

  用好用足南沙与港澳合作密切、制度型开放步伐较快、重大平台集聚等优势,老城广州,加快焕新。

  在广州,何以心安?

  城市给予人民信心,人民定不负城市。

  广州历来有包容的传统。推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广州方能心安。报告提出,坚持尊重规律、精细治理,加快超大城市发展方式转变。

  眼下春节将近,花城年味渐浓。沙面文化月、荔湾湖水上花市、广州文化公园元宵花灯、恩宁路粤剧展演……荔湾区超百场活动让烟火气随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多样活动串联老城文脉、商脉、城脉,将人、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老城市新活力的活力因子。在广州市科学有序推动城市更新行动背景下,荔湾区不断以“绣花功夫”推进恩宁路、泮塘五约、沙面岛等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打造了一批城市更新、文旅融合标杆项目。

  市政协委员、荔湾区政协主席吴辉文表示,去年,荔湾区全面启动14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工作,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最广州”中心城区。作为岭南文化重要发祥地、千年商都主要承载地,荔湾区积极探索通过“新区建设反哺老区更新”方式推动老城焕新,吸引年轻人纷纷回流创业、安居,让现代化与岭南味在这里碰撞、交融。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才能赢得历史主动。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纪委委员侯兴亮表示:“华南国家植物园要走出园,融入城。希望通过绿美广州,能更好地将华南国家植物园融园入城,让我们的环境居住环境更和谐,达到自然和人的真正的融合。”

  “建设国际一流的植物园,我们的任务是要引领国际和国内的植物园建设,这是我们的使命,最终达到提升华南国家植物园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在国际植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文明方面的话语权。”侯兴亮说。

  经历风雨而坚韧不拔的广州不愧为英雄的城市,直面困难而勇毅前行的广州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英雄之城,也是心安之城。

  去年10月底,广州海珠在局部地区集中暴发新冠疫情。市人大代表、广州市海珠区河长制监督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岳柳柳在疫情暴发第三天,下沉支援高风险区桂田片区。“广州是一座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守护人民健康安全。”岳柳柳说,“在一次次突发事件中,广州展现出的都是义无反顾、咬紧牙关、筑牢防线的姿态,我觉得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