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通道|万欢:加快交通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充分发挥南沙“湾区交通中心”枢纽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入,“1小时生活圈”正在逐渐变成现实,如何推动大湾区互联互通再提速?2月22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市人大代表、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万欢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万欢表示,一方面,要加快交通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打造交通产业新质生产力。交通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的引导和规范。近年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为支持广州交通创新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立法工作。万欢参与到了《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等多部法规的制定。“相关法规为广州交通建设、推动大湾区互联互通提供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万欢说。
2024年11月,《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3—2035年)》正式印发。这是在国务院批复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新定位下,广州对未来交通发展的全新规划和展望。《规划》秉持“需求导向,适度超前”的发展理念,更加鼓励通过城市交通发展创新,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品质和出行体验。“为此,广州需要通过政策引导、科研创新、示范应用、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完善,大力发展低空飞行、自动驾驶、地下物流系统等新交通业态,加快形成交通产业新质生产力。”万欢说。
另一方面,万欢认为要充分发挥南沙“湾区几何中心”的地理优势,打造“湾区交通中心”。2024年12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省人大代表对南沙交通规划建设进行集中视察,万欢作为交通领域的市人大代表也受邀参加视察。经过此次调研,万欢更加充分认识到打造南沙“湾区交通中心”,对大湾区互联互通意义重大。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些建议:陆运方面,要高规格推进南沙站规划建设,加速高铁、城轨接入,建设以南沙为枢纽的“轨道上的大湾区”;持续加密南沙路网,推进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与大数据精准赋能交通管理,使道路变身智能“输送带”,资源调配更加智能高效。水运方面,要加快自动化集装箱装卸、智能物流系统等先进港口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南沙港运营效率。而在航运方面,需加强与大湾区各机场连通与协作,建设南沙通用航空机场,开辟低空航路,构建立体快捷的大湾区低空交通网。
“我坚信,通过加快交通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充分发挥南沙‘湾区交通中心’的枢纽作用,广州必将实现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绿色的出行服务,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交通互联互通贡献广州智慧和广州力量。”万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