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代表建议】“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背后,有这样一份重点督办建议

日期:2025-02-20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广州,这座闻名世界的“千年商都”,享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直播电商之都”等诸多美誉。近年来,随着新业态、新技术的出现,传统批发市场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广州市人大代表林欣提出《关于大力促进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建议》,建议结合现有优势,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大力促进传统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

  作为市政府的重点办理建议,主办单位以建议办理为契机,紧抓国家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机遇,着力提升传统批发市场硬件设施和形象环境,推动延伸产业链条、搭建品牌推广平台、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专业市场“走出去”“引进来”等,推动传统产业向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

图片

  传统批发市场缺乏清晰的定位和布局

  “市场定位模糊导致服务功能缺失,市场内各个经营主体之间的商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性。”林欣表示,传统批发市场在选址、布局、物流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市场的道路、停车位等基础设施往往不符合标准,导致交通拥堵,影响了客户的购物体验。硬件设施无法满足现代商业的需求,不仅影响了市场的形象,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建议提到,传统批发市场的主要业务模式是贸易,即通过买卖商品来获取利润,这种模式使得市场的收入和利润来源非常有限。缺乏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也令市场对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如当供应商出现问题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可能无法快速调整和应对。

  “市场中缺乏本土企业品牌,传统商贸需要提升集体信念和企业使命。同时,品牌是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来源,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源泉。”林欣表示,传统批发市场通常只关注商品的销售环节,而对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如研发、设计、生产、物流等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限制了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新业态的崛起,传统批发市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面临重大挑战。

  林欣表示,利润空间的有限性导致传统批发市场难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差异化服务和薪酬福利,从而限制了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鼓励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

  在行业标准化方面,林欣建议由行业商协会组织行业内专家和骨干企业共同制定各类标准,如商品质量标准、服务流程标准等。“龙头企业通过自身实践,展示标准化带来的效益和优势,起到示范作用。其他企业可以学习和借鉴龙头企业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加快标准化进程。”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批发市场必须不断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林欣建议,利用新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产品的智能化、个性化水平,提供独特的商品种类、定制化的服务,深入挖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资源。

  鼓励产业数字化方面,建议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包括商品管理、物流配送、客户管理等环节,通过数字化技术,市场可以实时跟踪商品库存、销售数据,优化物流配送路线,提高运营效率。

  传统批发市场也可建立线上交易平台或电商平台,将线下业务拓展到线上,提供在线交易、支付、物流配送等一系列服务,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无缝的购物体验。“通过线上平台吸引流量,线下实体店提供体验和服务,实现优势互补。”

  鼓励品牌国际化方面,林欣建议对标国际,深入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趋势和规则,学习和借鉴国际标准和规范,提高自身的规范化程度,提升本土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图片

  建议办理:推动传统批发市场在硬件环境、品牌培育、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升

  “代表建议主题明确,可行性强。”主办单位表示,专业市场是广州传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承生产环节,后接国内外市场,成为广州市产业链接、内外循环、辐射国内外的重要载体。代表立足广州传统批发市场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的措施对推动专业市场优化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市商务局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越秀区政府、海珠区政府、荔湾区政府、白云区政府、增城区政府等单位认真研究,与代表进行座谈交流,赴汇美国际服装城、安华美博城等专业市场开展了现场实地调研。

  以建议办理为契机,广州市紧抓国家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机遇,推动传统批发市场在硬件环境、品牌培育、科技创新等方面得到提升。

  着力提升市场硬件设施和形象环境。市商务局制定落实《广州市关于支持专业市场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广州市支持商业网点建设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通过市级财政资金撬动市场自主改造动力,各区通过多种方式路径推动市场老旧物业改造拓展,迦南外贸服装城、红棉中大门等市场完成环境综合改造、空间功能布局调整、产业业态优化升级。

  推动延伸产业链条。市工信局牵头制定时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市区联动引入或培育了致景科技、设界等一批数字化产业服务商,市商务局多次组织致景科技与红棉中大门、白马服装等龙头市场对接,落地应用场景。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各区通过政策保障、活动引领、打造产学研基地等方式,不断加强高素质人才、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育和引入。例如,海珠区强化与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合作,打造新产学研基地,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增城区组织高校定期开展直播电商培训班,为牛仔商贸城等专业市场拓展电商渠道提供人才支持。

  大力提升标准化水平。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支持开展传统批发市场行业标准化工作,指导广州市场商会制定团体标准《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与纠纷处理规范》,加强行业品牌培育及知识产权保护,为行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指导性意见以及可参照的执行规范。

  搭建品牌推广平台。支持市场强化合作对接,擦亮自主品牌,举办中国(广州)国际时尚产业大会、流花服装节、广东时装周等多项时尚发布活动,开发专业市场特色消费精品旅游路线,推动批发市场向批零融合方向发展,激发市场商户品牌化发展动力。

  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专业市场积极拥抱互联网,发展新业态,黄沙水产市场与工商银行合作建设集中结算项目,实现交易数据实时采集汇总;流花服装批发市场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服装领域垂直类跨境电商平台,触达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

  支持专业市场“走出去”“引进来”。积极运用广交会等会展资源和各项外贸政策,在已有8家市场采购贸易拓区试点市场基础上,推动将美妆市场广州美博城列入试点;通过跨境电商“三中心”,解决多品种、小批量货物出海难题,带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举办“走市场 拓商机——外国驻穗商务机构走进特色市场交流活动”,为境外客商和市场商户搭建面对面开展商务洽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