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进行时】首场“代表通道”,人大代表围绕广州这些热点建言献策
2月20日,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6名广州市人大代表与媒体“面对面”,分享履职故事、畅谈履职心声,围绕立法工作、营商环境、乡村振兴、传承弘扬优秀广府文化等社会热点建言献策。
孔繁华 近年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一不写两必写”要则。市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孔繁华自担任本届人大代表以来,参与了十几部地方性法规的修订、调研、起草和审议等工作,亲身感受法规的出台过程。 在她看来,广州市地方立法的亮点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具有地方特色,另一方面是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陈宁 市人大代表、南沙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陈宁表示,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重要举措和标志性成果。 2024年3月15日,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正式挂牌运作,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在广州南沙的国家立法“直通车”,也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陈宁介绍,通过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广州的法律需求直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设‘直通车’,搭起‘连心桥’,让每一件法律都满载民情民意,‘原汁原味’地直达全国人大,这是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责任和使命。”
陈武 市人大代表,广州龙口西教育集团理事长、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校长陈武长期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去年11月,《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立法的诞生。“我们广州走在了全国前列!”陈武认为,这一条例有力破解了手机管理难、休学复诊难、校园欺凌防治难等问题,不仅是立法的进步,更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和关怀。 为这一创新之举激动之余,陈武也坦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严峻挑战。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深感问题之严峻、责任之重大。”
应华江 市人大代表、北明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应华江表示,广州始终走在优化营商环境前沿,“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改革有深度”,打造了一系列全国首创的改革经验。 2024年5月1日,《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正式实施。应华江表示,广州一直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围绕营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积极作为,坚决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政策体系,强化要素保障。 “正是这些扎实有效的举措,让企业得以在广州这片沃土上安心经营、专心发展,也让身为人大代表的我,对广州充满信心,并始终致力于推进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雷映霞 市人大代表,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雷映霞,分享了该村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的实践经验。 增城正果镇畲族村是广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雷映霞介绍,近年来,畲族村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具体而言,因地制宜打造了本土特色高端荔枝——玉荷包荔枝示范基地,畲族枇杷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名单,还打造了水果、药材、菌菇、蜂蜜四业并举的立体种植模式。 “产业‘旺’起来,不仅让枇杷荔枝更甜,也让我们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甜!”
林劲 全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快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广州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更好传承弘扬优秀广府文化?市人大代表、番禺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林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做好三个“粤”字方面的工作,即听粤韵,品粤味,传粤俗。 “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和讲古佬,我将充分利用工作机会,走进社区、课堂,继续用讲古的形式传播广府文化;在业余时间,我也会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传承方式。”林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