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人大代表之声】高哲强:小区里走出的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

时间:2023-08-10 来源:《强音》2023年第6期 字体:

  “感谢人大代表多方协调,困扰我们多年的用水难题终于解决了。”黄埔区夏港街道东园小区7层的住户邓先生欣喜发现,拧开家里的水龙头,清澈透亮的自来水“哗哗哗”地流出来,自从一户一表接管入户,终于告别了使用30多年的镀锌水管,水质发生了较大改善。

  同样感到高兴的还有夏港街青年社区的郭阿姨,家里的自来水不再是滴滴答答,十分流畅。她开心地逢人就讲:“多谢咱们的老熟人。”这位老熟人,便是黄埔区人大代表,黄埔区夏港街道青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高哲强。

  “用好党建引领一根针,串联社区治理千条线”,自2005年扎根基层起,高哲强便坚定了信心,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2022年底,在民政部的专项表彰中,高哲强获评“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是当年广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先进个人。

  “呵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就是最大的善”

  老旧小区自来水管道改造是黄埔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惠民、利民”工程。自2018年底开始,区水务局在夏港街辖内启动了老旧小区共一万多户居民生活用水一户一表管道改造工程,截至2021年底已基本完成供水管网铺设改造工作。当时,很多居民向高哲强反映家里的自来水长期呈黄色等问题。高哲强经过调查,发现存在供水改造进度慢和供水管道水压较低等问题,仍有相当多的居民还在使用天面蓄水池流入镀锌铁管的水,很多铁管已经生锈腐化,甚至开始渗水。

  2022年1月,高哲强向黄埔区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完成夏港街辖内自来水一户一表及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的建议》。在黄埔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下,最终促使区水质监测中心增加投入1600万元实施居民二次供水改造工程,逐楼逐户解决了老旧小区居民生活用水存在的健康安全隐患问题。

  “上善若水,呵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就是最大的善。”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高哲强履职的动力和底气。

  把群众当亲人当“先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高哲强在提出建议的过程中,“不搞清楚不随意判断,不搞明白不轻易建言。”他认为,每一件较高质量的人大代表建议的提出,都是代表用脚步去辛勤丈量出来的,关键在于深入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连任两届区人大代表,高哲强充分发挥扎根基层,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作用,主动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让群众主动打开“话匣子”、掏出“心窝子”。他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当“先生”,广泛听取群众的诉求、心声与建议。

  “民生无小事,代表带头干。社区大小事,群众说了算。”为全面掌握情况,高哲强将青年社区分为13个“网格”,将13个党支部建立在网格上,彻底打通党群联系“最后一米”。为实时了解社区动态,他还把每个网格都建立了线上群组,哪个网格反映问题,他都尽可能第一时间回复。

  社区设施老旧失修、公共区域秩序缺失……高哲强捕捉到老旧小区群众对小区改造的迫切需求。他列出了问题清单,倒排工期逐个销号:内街内巷道路升级改造,铺设绿色健康步道,更新照明设施,协调升级改造社区公园绿化景观……已经设立30多年的青年社区焕然一新,越来越有活力。

  高哲强还牵头组织驻点社区的人大代表与党员群众一起协商解决了因地陷引起的100多户居民房屋破损修复难题,解决了垃圾房建设选址、小区封闭式管理、泥头车扰民、疫情期间隔离酒店邻避风险障碍等数十个老大难问题。

  为民履职铺就幸福路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夏港街俗称广州开发区西区,是广州开发区的发源地,目前集聚企业超过3500家,世界500强在夏港街累计投资企业77家。

  然而,出入西区只有开发大道,交通道路瓶颈问题一直是夏港街道振兴发展的首要问题。高哲强与夏港街道人大联组代表共同呼吁和建议,通过开展人大联组视察督导,促进西出口通往黄埔东路的隔墙路2022年9月全线通车;通过提交人大建议和现场督办,促使将军山隧道于2023年5月18日顺利通车,进一步打造适合新城区空间发展需要的快捷交通。

  “人大代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做好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常思群众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满不满意,才能让每一项政策都能顺及民意、惠及民生,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基层人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篇章。”高哲强在履职笔记上郑重地写下这段话,开启了履职新征程。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