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人大履职 > 府院回声

法治政府建设让千年商都焕发新活力

时间: 2020-06-05 来源:广州市司法局 【字体:

2019年,广州市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统一领导,发挥法治在推进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实施《广州市依法行政条例》,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2018年度法治广东建设年度考评中名列全省第一,荣获“七五”普法中期全国先进城市称号,成功承办“中国法治国际论坛(2019)”、协办“世界律师大会”,打造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南沙区政府作为全省唯一的区级政府入围全国首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单位候选名单。广州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千年商都焕发出新活力。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精简3829项市级行政权力,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下放、委托市级行政职权35项;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不见面审批”模式,实现政府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控制在85个、35个工作日内,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1个工作日内。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建成覆盖市、区两级行政执法部门的“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建成五类信用主体全覆盖的信用档案库和联合奖惩机制,全面提升“一窗式”“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水平,市、区依申请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100%可网上办理。加快立改废释,全年清理地方性法规85件,政府规章117件、规范性文件149件,取消证明事项437项。2019年,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32.91万户,同比增长13.24%。

聚焦科学民主规范,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发挥立法引领作用,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创新“线下+线上”听证方式,利用政协参政议政平台,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强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建成全国首个行政规范性文件智能管理系统,未经合法性审查、未经该平台统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落实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备工作,做到“有件必备”。修订《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办法》《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办法》,法制人员列席重要会议提供决策参考,全年对132份政府合同、270余件政府重大项目进行合法性审查。完成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广州开发区、天河区、南沙区陆续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年在“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公开各类执法信息41万条,21个部门的行政处罚、35个部门的行政许可实现全过程电子记录,全市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行比率达100%。

加强制约和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

接受党内监督,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试点工作方案》。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完善建议提案办理制度,全年办理472件建议、509件提案。接受司法、审计监督,全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1257件,同比增长553件;首次对全部市一级预算部门及下属445个单位进行上年度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审计。加强行政复议的纠错功能,全年市、区两级综合纠错率35%。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建成2 897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推进“互联网(区块链)+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在全市形成“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成立广州市律师协会律师调解中心、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建成全市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92家,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2760个,新媒体普法走在全国前列。

2019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厉行法治理念和运用法治思维有所欠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执法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行政监管亟需加强,各区法治政府建设发展不平衡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决胜之年,广州市将全面深化依法行政各项工作,推动建设高水平的法治政府。一是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环境。二是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三是加快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落实执法责任制,培育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四是完善行政监管体系,优化综合监管平台,推动实现社会共治。五是强化督察与问责,并适时启动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编制工作,不断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