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市检察院共收到市第十五届人大交办的市人大代表建议26件,其中主办10件、会办15件、供参考建议1件,均按时办结并答复代表或主办单位,相关代表对我院的办理工作均表示满意,市检察院每年均被市人大常委会评为代表建议办理先进单位。
一是抓住“关注点”,准确理解代表的目的意图。接到代表建议办理任务后,由办公室根据部门职责提出初步办理意见,报市检察院主要领导审定后分发给相关部门。办公室与相关部门具体承办人进行对接,共同研究具体办理思路,明确办理要求,形成基本办理意见后及时登门拜访领衔代表,当面汇报市检察院的办理思路,征求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意见,据此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办理工作。
二是找准“切入点”,切实理清办理的方法路径。市检察院紧紧围绕代表的关切,采取座谈讨论、专题调研、集中研究等方法,逐条分析代表建议办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全面梳理办理工作的具体路径,研究提出办理工作的回复内容,确保回复意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9年,曾丽晴等8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对一些网络游戏运营商提起公益诉讼的建议》由市检察院主办。市检察院围绕代表最为关切的网络游戏实名认证、防沉迷系统、家长监护等重点,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的基本情况和家校监管措施情况;另一方面约谈腾讯、网易、多益等主要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实地走访行政主管部门,全面了解网络游戏中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形成了高质量的答复意见。
三是聚集“落脚点”,确保代表建议真正落地见效。市检察院切实把代表对检察工作的关心支持转化为加强和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措施,如,部分代表对未成年人保护非常关注,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市检察院积极采纳,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先后与团市委签订《关于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合作框架协议》,与广东省电子竞技协会签订《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合作协议》,与市公安、妇联、团委等部门建立侵害儿童案件通报、转介和分级处理机制,牵头组建广州市“护蕊”一站式工作室,建立学校型、企业型及平台型观护基地和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库等,构建起我市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