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州时指出,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大,前途不可限量;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创业离不开中小企业,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一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和在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政策服务闭环,提升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
狠抓政策落地。我市制定了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省“民营经济十条”、民营经济20条(修订版)工作任务表,并纳入到市委、市政府督查事项,督促各部门定期报送落实情况,推动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编印了《广州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政策一本通》,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政策宣讲,提升政策知晓率。
实施政策评估。2018年以来,我市采取政府部门自查、民营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研走访、座谈会、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途径,全面深入评估“民营经济20条”及其修订版实施取得的成效和不足,督促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优化。
开展政策修订。我市对2017年9月出台的“民营经济20条”进行了全面修订。温国辉市长主持召开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修订“民营经济20条”,并邀请15名民营企业家现场审议,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等18项配套文件也相继出台。
创新优化政策兑现方式。我市依托数字政府建设,积极推动广州开发区政策兑现“一窗式”受理模式在全市推广,目前广州开发区政策兑现平台已升级到2.0版,南沙区政策兑现系统已上线,番禺区已完成政策兑现服务事项目录,切实打通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加强全要素保障,营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2.0改革,聚焦企业最关切的10个关键环节开展攻坚行动,获得电力实现接电速度、接电成本、供电可靠性3个国际领先,不动产登记率先实现企业间不动产转移过户1小时办结、企业不动产抵押登记1天放款、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1窗办理的“3个1”。清理全市1582件现行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重点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加强创新支持力度。培育一批“两高四新”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目前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16万家,居全国第三,其中超过九成是民营企业。引导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提高至44.35%、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推动创新创业载体向专业化、资本化、国际化发展。
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新成立白云、南沙2个区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市、区两级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初步形成。扩大市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覆盖范围,已撬动23家合作银行为全市14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23亿元。优化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和保费补贴。印发实施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访百万企业、助实体经济”专项行动。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大力保障民营创新型企业用地需求,第一批新型产业用地(M0)选址方案已获批准,总面积71公顷;大力推进村级工业园分类整治提升,目前已淘汰关停259公顷,启动51个项目总面积728公顷的整治提升。支持民营企业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完善历史用地手续,妥善解决企业用地的历史遗留问题。出台实施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提出59条具体措施。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打造企业发展良好生态
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成立了由温国辉市长任组长的广州市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市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制度,29名市领导挂点联系58家重点民营企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到挂点联系企业走访调研,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提升精准服务企业能力。先后举办10次市领导与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市领导与140位民营企业家交流,解决企业220余项诉求,同时推动解决了上市协调机制、安可软件政府采购等行业共性问题。开展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51家省级高成长中小企业,数量为全省第一。建立“三个一批”企业培育库,目前共有入库企业共2 453家,积极落实入库企业的优惠政策,并大力推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