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与民生息息相关,是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1月1日实施以来,我市全力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强化基层行政监管职能,规范物业服务企业行为,推动破解业主委员会“成立难、决策难、换届难”,物业服务企业“监管难”等深层次问题,努力为市民营造和谐有序的美好家园。
夯实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配套法规体系
为推动将物业管理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市政府召开全市物业管理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为街镇配备物业管理专职人员、建立物业管理工作激励机制等问题,夯实市、区、街镇、社区四级联动工作体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开展了《条例》实施情况督导检查。其中,住建部门对未按规定公开物业服务收费信息的物业企业责令整改469宗,行政处罚4宗;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物业服务企业价格违法案件2宗;消防部门加强小区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管理督导;城管执法部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和市容秩序集中整治。此外,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完成《广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21份配套政策文件的制定出台,全面构建了我市物业管理行政监管法规体系。
助推业主组织建设,规范业主组织运作
《条例》新创设的物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物管会”)制度是解决业主组织“成立难”的有效途径。各区政府及时编制物管会工作指引,强化街镇牵头成立物管会、业委会以及监管业主组织的职责。今年以来,全市已建立物业管理委员会106个,累计成立业主委员会1031个,物管会的“孵化器”作用初步显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借助科技赋能,大力推广业主决策电子投票,提升业主参与小区事务管理的效能。全市已完成3463个物业小区电子投票数据建库,业主应用系统投票决策693项/次,累计使用人数达96万。
公开费用管理信息,促进维修资金增值
为落实《条例》关于物业服务费和共有资金信息公开的规定,市、区住建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对未按照规定管理、使用和公开相关信息的物业企业或业委会责令限期整改。同时,为提升“物业养老金”——物业维修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其保值增值,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与12家银行签订了维修资金服务协议,调整物业维修资金存款利率,同时深度优化维修资金使用流程,压缩使用审核时间,从14个工作日压缩至9个工作日,提速达35.7%。
大力开展宣传培训,营造守法履责氛围
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增强基层政府的行政监管能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组织了大规模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在《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条例》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解读。接受央广电台专访,利用政府官网、微信公号推送法条,在全市住宅小区滚动播放动漫宣传片。举办面向职能部门、街镇、村居委、业主组织、物业企业等不同主体的业务培训。累计举办线上线下培训50场,1200家物业企业、1072个业委会、97个物管会代表参加,培训人数逾20万。
抓实疫情防控措施,筑牢生命健康防线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督导全市1 200多家物业企业配合属地政府做好封闭、封控、闭环管理疫情分级分类防控工作,抓实抓细小区人员出入测温和扫码、公共区域消毒、密闭场所管理、员工自我防护等疫情防控措施。制定物业企业疫情防控责任链长制工作方案,筑牢全市物业小区居民生命健康安全防线。全市物业企业积极参与抗疫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如,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组织企业捐赠110万元防疫物资支援抗疫,广州越秀物业公司组织308人支援中南街道海南村防疫工作,珠江城市服务公司抽调145人接管高风险区域广钢医院物业服务工作等。
引入日常管养服务,改善老旧小区环境
为提升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我市出台了老旧小区微改造后引入日常管养工作的试点方案和工作指引。目前,全市817个老旧小区(社区)纳入政府投资改造计划,已完工599个,其中实施日常管养的319个,占比53%。我市还在越秀区大德中等5个社区和白云区景泰街云苑南等6个社区开展全域服务治理试点,探索以街镇向企业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企业承接除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外的城市公共服务和治理工作,构建政府、企业、市民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