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农村公路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方式,对于服务农民出行、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以我市农村公路升级改造为切入口,于2023年3月至9月开展实地调研,行程逾2000公里,覆盖全市七个涉农区20余个重点街镇和近100个村落,较为全面详实地掌握了全市农村公路的有关情况,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进行了多场次的跨部门跨领域集体讨论,形成了3万余字的《广州农村公路调查》,为人大预算委专业小组代表提出代表建议打下了良好基础。
广州千里乡村风景道旅游图。 调研发现,从1999年起,经过20多年持续几轮系统性建设和改造升级,我市农村公路实现了质的飞跃,以道路为核心的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有力促进了农村农业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修建一条农村公路,串联一路美景、带动一片产业、发展一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例如,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组织考察的X292公路(高岳公路),被评为全国最美农村路,串联了白水寨、森林海、邓村石屋、岳村、正果老街,经过进一步改造升级,已成为增城区北部及环两山引领区的热点旅游公路,带动派潭、正果两镇的发展。 X292公路(高岳公路)。图/广州增城发布 但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重要指示要求,我市农村公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道路等级与路网连通性亟待提升。低等级次差路段较多,村内道路以及村与村之间的道路网络相对薄弱,七个涉农区的国省道公路等级较低。 二是道路建设管养机制不完善。农村公路病害桥梁处置不及时,公路日常养护资金难以满足养护标准要求,投入资金来源较单一。 三是农村公路与沿线资源融合发展不够。农村公路升级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园建设和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衔接不够。 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幸福,起于阡陌交通。针对现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市人大预算委委员、市人大代表武戟领衔提出《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升级改造 打造广州千里乡村风景道的建议》,建议广州市政府以新一轮农村公路改造升级为契机,谋划打造一条环绕广州都市区周边的千里乡村风景道,这一建议受到市人大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将其列为2024年度重点建议,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负责具体督办。市人大常委会成立督办工作组,市政府成立建议办理工作协调小组,推动重点建议办理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完成专项总体规划和技术指引编制。印发实施《广州乡村风景道专项总体规划和建设技术指引》《广州市农村公路绿化技术指引》,规划总长2500公里的乡村风景道网络,并建立“三级四类五系统”风景道建设标准体系和绿化规则。相关规划成果已纳入《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各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3-2035年)》,为今后的长远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推动农村公路三年升级改造工作。《广州乡村风景道专项总体规划》提出打通18处、总长度92.5公里“断头路”,建设1条美丽乡村与旅游景区连通道路,7条连通村镇间通道。截至2024年底,已完成整治事故黑点27处,新建道路6.22公里,改造提升道路40.99公里,治理次差路1.3公里、危桥3座,打造精品示范线路9条260公里。 三是营造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农村公路的氛围。运用微信公众号、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积极宣传推广乡村风景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4年国庆假期,广州乡村游异常火爆,接待乡村游游客超648万人次,同比增长9.4%,远超广州市接待总游客增长率3.7%。 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接下来,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将从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升级改造、落实农村公路绿化标准化建设、多措并举加强建设资金筹措、大力加强乡村风景道文化旅游宣传四个方面持续跟进,助力乡村振兴及“百千万工程”,推动形成一大批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塑造广州新名片,推动广州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