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人大履职 > 媒体聚焦

广州两会召开在即,多位市人大代表畅谈履职期盼 建议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突出重点

时间:2024-01-11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体:

  广州番禺小鹏汇天研发中心现场展示的智能电动飞行器。 

  广州市“两会时间”将再度开启。1月10日,多位广州市人大代表接受媒体集中采访,他们来自科技、教育、法律等领域,共同畅谈自己关注的议题与履职期盼。南都记者发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是今年代表们关注的重点。伴随经济活力恢复,以制造业立市的广州如何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代表们就此积极建言献策。

  强化区域协同 扶持中小微企业

  广州制造业发展正处于“新老交替”阶段。近年来,广州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3+5+X”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助力科技创新强市建设,取得诸多显著成绩。

  “从全球新型显示技术领域来看,广州的产业布局已经比较靠前。”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源股份”)首席采购官王靖夫提出,由于新型显示产品广泛应用于日常消费品当中,随着经济活力恢复,这些产业也能更快速复苏,推动广州实体经济向前发展。

  视源股份是“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之一,深耕显控领域,并坚持全球化战略。2023年第三季度,该公司海外业务实现较快增长。“不只广州,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都在布局新型显示产业”,王靖夫告诉南都记者,以视源股份为例,公司产品原材料来自珠海、江门、东莞、惠州等湾区城市,基本形成一条产业链。为此,他建议,从新型显示产业领域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广东要进一步完善产业上下游配套,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广州应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

  广州市人大代表、国信信扬律师事务所主任林泰松则注意到,随着广州着力布局创新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民营中小微企业来穗落户发展,它们是广州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有机会成为引领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

  “广州有着民营经济发展基础厚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良好、政策扶持力度大、创新体系完备和人才支撑强大等方面的优势,但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和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经济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林泰松表示,如前瞻性、引领性创新成果不多,创新型领军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等等。

  为此,林泰松认为,广州应加大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梳理和整合有利于这些企业发展的精准性产业政策,加大政策性资金扶持力度,并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丰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要素;其次,强化科技创新要素的支撑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利于这些企业发展的全产业链多元化创新生态;最后,要强化鼓励培育创新创业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厚植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加速数据要素资产化

  近年来,广州把打造“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牵引,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不断创新发展,产业规模和质量位于国家第一方阵。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管理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洪芹华认为,广州需要厚植数字经济发展根基,加快推进“数字+制造”融合发展,推动“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迈进。洪芹华建议,广州需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此外,广州需要加快数字技术创新转化,她建议以龙头企业为牵引,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串联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进行有机衔接。

  洪芹华还建议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重点培育打造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作为数字技术中转站和转换器,搭建数字经济技术转化平台,将数字技术传输到各类型企业中,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转型。同时,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突出重点片区、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等。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电运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旭则认为,数字经济建设在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新支柱地位日益凸显,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重要性极大提升。杨旭建议广州加速数据要素资产化,尽快建立健全数据权益相关的基础制度,加快数据产权运行机制构建,推动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的合规登记。“广州应强化数据要素产业培育,着力数据要素产业建设,打造数据要素产业的‘广州模式’,构建安全、开放、全面的数据要素生态环境。同时推动数据要素应用发展,支持十二个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数据要素场景应用,推动激活广州市各领域的数据要素潜能。”杨旭说。

  发挥高等教育集群效应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人才的引领支撑作用。作为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副校长,广州市人大代表张雅利始终走在职业教育战线的最前列,她表示,近年来,广州中职教育大力推进提质培优工程,中职招生专业涵盖城市轨道交通、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为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张雅利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立足行业发展实际,促进穗港建筑行业智能建造技能人才培育交流,以院校企业联合建设培训基地为依托,以MiC(组装合成建筑)等智能建造工种为试点,采取穗港合作培养模式,培育一批两地互认互通的智能建造专业技能人才。

  “希望优化支持穗港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打造促进穗港产教供需双向对接的载体平台,简化人才流动和就业手续,鼓励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自由流动,促进人才交流和合作。”张雅利说。

  广州市人大代表、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广州分所党委书记王洁也对人才发展问题十分关注,她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她认为,随着越来越多世界一流院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合作办学,科研机构接连落户,粤港澳三地应当发挥高等教育的集群效应,共建世界一流科创中心,促进国际化发展。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在智力资源聚集方面仍有差距。”王洁建议,广州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科技+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鼓励高校参与科技创新园区建设,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推动实现产业化。广州除强化现有广州大学城的产学研合作外,还可以在南沙再造一个创新策源地,支持“芯晨大海”产业发展。

  王洁表示,目前南沙已经计划引入数个国家实验室及科技平台,在支持高校探索创新机制的同时,南沙还应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新引擎。同时建立科技创新国际人才数据库,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高标准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