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广州市基层立法联络站授牌仪式暨立法工作座谈会6月7日在广州图书馆举行。现场,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公布了新增设的27个基层立法联络站名单,并进行授牌。截至目前,广州市共设立了1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58个基层立法联络站,构建了“11+58”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格局。
基层立法联系点已成为新时代人大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成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标志性实践。2015年,广州就将全市11个区人大常委会设为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全省率先实现联系点在市域范围内的全覆盖。此后,广州又在街道、社区、经济功能区、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设立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络站,着力打通民意征集“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共设立了58个联络站,构建了“11+58”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格局。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都府社区党委书记郑江虹表示,基层立法联络站的挂牌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将探索实践人大代表联络站加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度融合,广泛征求意见,有效发挥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立法直通车作用,“整合社区各方面充实人才库,结合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日活动,采取座谈会的方式为主,多方听取意见;吸纳社区的楼栋长、在职党员骨干、社区法律工作者、规模以上央企、医院、学校等领域的专家,组建专业人才库,为立法建议提供专业支撑,促进立法建议收集更加规范科学。”
广州市黄埔区人大常委会联和街道工委主任吕喜龙介绍,联合街道所在地主要位于广州科学城,街道范围内企业主体超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1156家,因此立法工作也结合了街道产业聚集的特点,采取了立法联络专员聘任制度。目前,街道共有58名立法联络专员,其中30名来自企业,“对一些群众或者企业关注度高的某部法律,要组织立法联络专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采取很多形式,比如召集一些小型的座谈会,或者不断的向下级深入下去,居委会到居民小组,企业到员工楼,把这个群体对条款的意见收集起来,再进行研判。”
基层立法联络站既是“立法直通车”,也是“普法大篷车”。广州图书馆副馆长刘平清表示,广图被誉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图书馆”,年接待访问量约800万人次,作为新授牌的基层立法联络站,广图将发挥读者受众面广的优势,除了做好征集立法的建议、草案的意见外,还要发挥好立法的宣传及普及的作用,“全国公共图书馆都是地方信息法规知情权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全市所有的法规都在这免费提供给读者借阅。我们把这个职能用好,就能成为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