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乡村集市摆摊常有,人大代表“摆摊”你听过吗?
一顶帐篷、一张长桌、几条板凳……在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道的集市上,人大代表的摊位“开张”了,但不是为了卖东西,而是为了征集民意。近年来,对于朱村街道及下辖村居的居民来说,这样的摊位早已不陌生。除此以外,居民群众还可以通过扫描联络站二维码,全天候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一件件民生诉求就这样被记录下来、推动解决,甚至建起一所特殊的“学校”。 今年3月,朱村街“百千万工程”乡村夜校正式开班授课,吸纳60名优秀师资组建“乡村夜校讲师资源库”,精心开设家电维修、电商直播、畜牧养殖、无人机驾驶等课程,累计为700余名学员提供实用技能培训。 而背后,是2023年11月,广州市人大代表张金女“出摊”时收到的民意。有村民反映,“以前在农村会开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就不得了,现在有的村都搞了数字化养殖和电商销售,村民们急需现代农业生产技能。”次月,朱村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在专题会议上提出开办乡村夜校,聚合校地联动力量,吸纳院校教师、致富能人为村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百千万工程”涉及百县千镇万村,说起来很“大”,做起来却要很“细”。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锚定“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依法履行人大职责,高质量开展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广州帽峰山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通讯员李萌 摄 怎么立有效管用的法?关键一招,就是立足解决问题,注重小切口。《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广州市野生动物放生管理规定》……围绕护航“百千万工程”,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17件、修订6件法规,切实坚持“一不写两必写”要则,不写照样可以干的不写,不写不能干的必须写,不写清楚不好干的必须写清楚。 监督工作既“辣”又“香”。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广东省委、市委对“百千万工程”提出的大抓产业发展、大抓人居环境建设、大抓公共服务、大抓体制机制改革等攻坚任务选题监督,坚持审议必调研,力戒空泛议论,不放空炮礼炮。 在监督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特别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中,广州建立每位市人大代表常态化固定联系1~2家民营企业工作机制,开展“五级人大代表联动,千家民营企业调研”,开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询问。 为推动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推动建优做强广州市“1+6”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推动2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速、质量提升,推动乡村民宿(酒店)产业发展壮大,督办《关于推动广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有力推动广州乡村产业振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6年高于城镇居民。 为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从巩固提升农村厕所革命成效,到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等细节,把村民的“身边事”当“自家事”。“河边杂草丛生影响散步”“门前车速过快影响孩子安全”“下水道堵塞导致臭气外溢”……人大代表从线上线下收集到一个又一个的诉求,推动职能部门快速解决。如今,广州94%以上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黄埔区迳下村的青山绿水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摄 如何让美丽乡村更美、更富?“美丽乡村建设侧重村容村貌,但村与村之间的道路改造不够配套,没有将美丽乡村串联起来。”2023年3月开始,武戟、吴榕凯、程钢、蔡清伟等广州市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的组织下,对全市7个涉农区20余镇(街)近100个重点村进行考察、调研后,形成了《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升级改造 打造广州千里乡村风景道的建议》。他们期待,在广州打造一条环绕都市区周边的千里乡村风景道,将犹如满盘珍珠的1145个美丽乡村串联起来,形成体现城乡之美、生态之美的“广州项链”。 如今,广州正以“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为契机,通过改造提升、新建扩建等,打造全长2500公里的乡村风景道网络,串联全市美丽乡村、农业产业园、历史文化遗存及生态景观等1000多个乡村资源点,多维度展现广州“千里乡韵”美丽场景,促进乡村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加快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