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1月13日,来自广州的省人大代表陆续抵达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报到点。代表们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文化保护传承创新等多个方面,深入一线,倾听民意,精心准备了许多建议,为即将召开的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带去民意与智慧。
聚焦首要任务 激发经济活力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代表们立足不同领域,为广东经济持续繁荣积极建言,贡献智慧力量。 省人大代表、云从科技广东公司总经理姚志强今年关注关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落地应用的话题,“我建议提供更多开放场景供大模型应用实践,并给予更多针对应用落地的支持,而非仅提供算力。”此外,他认为,短期内补贴政策能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期待广东能抓住机遇,推动更多利好政策出台。
省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涛带来了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人才的引进工作的建议。“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是涉外法治工作的重点,然而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存在跨周期长的问题。”因此,刘涛建议,在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涉外法治人才的引进工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人才支撑。
因为工作需要,省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协副会长黄山经常要往返于南沙和香港。他亲身体验到,尽管理论上两地处于1小时生活圈内,但两地公共交通的连接仍有待提升。黄山表示,从香港乘坐高铁到广州,虽然可以选择停靠广州南站或庆盛站,但广州南站距离南沙仍有近1个小时的车程,而庆盛站每天的高铁班次有限,难以满足日常通勤需求。因此,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大湾区轨道交通服务,特别是加强南沙与香港之间的交通连接。
关注民生福祉 提升幸福指数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不少代表将百姓关心的教育、乡村发展等问题带到两会,致力于解决民生痛点,增进民生福祉。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教师陈晓晖今年带来了关于加强广州科技教育城(以下简称“科教城”)配套的建议。自2022年起,广州中、高职学校陆续迁入科教城,2024年年底全面完成入驻,师生总人数接近10万人。伴随而来的,是学生就医和老师子女读书问题亟待解决。“无论是科教城配套中学还是配套医院,都关乎科教城内广大师生的教育需求和健康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陈晓晖说。
省人大代表、广州大学人文学教授哈迎飞同样关注到这一问题。哈迎飞表示,目前科教城片区运营管理体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建议在制度保障体系、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为师生们提供更多服务。
围绕文化保护 助力传承创新
在传统文化热潮兴起的背景之下,来自文化行业的代表也带着对历史文化保护、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考参会。
省人大代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为此次参会作了充分准备。她在去年省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推进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订并颁布实施的建议。在2024年11月,《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正式公开征求意见。
“过去一年来,我跟着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处调研,了解了各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应工作,产生了一些新想法。今年我会在推动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落地和实施方面提出更细化的建议。”黄海妍说。
省人大代表、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罗丽关注到,近年来网友对于地方戏曲的关注度非常高。“但是,网友们大多关注的是一些‘头部’作品和演员。实际上,不少基层院团仍然面临从业人员紧缺、政策与保障力度不足等问题。我建议尽快制定并出台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条例,全方位支持粤剧的传承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