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到二〇三五年要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
作为一名来自教育界的代表,省人大代表、广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林伟洪今年的建议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作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急速加剧,国民心理压力大大增加,群众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其中,作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青少年学生群体,在学习、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压力增大,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展延伸至大中小学生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如何有效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政府和相关领域学者关心的重要课题。 “广东的青少年数量在全国排名前列,关注和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林伟洪表示。 2024年11月,《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作为全国首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以立法形式在全国率先回应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怎么预防”“怎么发现”“怎么诊治”和健康促进工作“怎么保障”等难点问题。 林伟洪建议,省级层面也要出台和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政策和工作机制,指导并监督地方工作实施情况。 同时,把青少年心理健康因素纳入入学检测及平常体检,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保障。制定和完善心理健康体检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科学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妥善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高评估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 学校方面,他建议要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科普,特别是青少年学习认知、自我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学校培育专业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通过专业培训、送教入校等方式,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专业的先进理念。相关部门要指导学校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度,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指导学校建设和完善心理健康中心,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及寻求帮助。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融洽关系以及父母积极正向的管教和支持是培育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林伟洪建议,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知识科普、专题讲座、研究论坛等方式,引导家长主动学习关于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家庭建立稳定而亲密的亲子关系,营造安全舒适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强青少年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还需构建多维社会支持系统,形成全民重视心理健康的浓厚氛围。 林伟洪建议,相关政府、专职部门(妇联团委、社工、学校等)与专业、有情怀的社会力量、社会机构联动,建立针对不同年龄青少年群体的知识科普、关爱支援的网格化社会专业力量队伍。 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健康信息平台,完善信息共享与合作机制,为公共卫生机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加强不同支持来源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集中力量共同开发、开展青少年社会支持项目,提供定制化支持服务,如针对心理韧性较低的青少年,开发心理韧性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体质训练课程等。 定期检测与评估青少年多维社会支持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数据收集和意见反馈,及时调整改进多维社会支持策略,促进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 此外,教育、卫健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良好、畅通的联动机制,公立精神心理专业医疗机构定期组织心理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和督导;心理健康社工、社会机构“进校园”,开展青少年心理支援服务;上级部门牵头建立学校、医院的对接机制,打通学校与医院转诊的绿色通道,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跟踪并及时干预和转介,完善学生心理危机个案分析报告制度;建立帮助患病青少年群体重返校园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