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5月9日,笔者从天河冼村街获悉,人大冼村街道工委贯彻落实省市区人大工作要求,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里路”,选聘21位民情观察员扎根民生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办好民生“微实事”。
听民声:21位民情观察员扎根一线 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进程进一步提速,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飞速提升。 如何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更大限度拓宽社情民意收集渠道,满足群众对民主、文明、法治、安全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人大冼村街道工委积极探索,通过辖内企业、物业等单位推荐和居民群众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面向辖内8个社区公开选聘21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熟悉群众生活,对基层情况如数家珍,热心公益事业的民情观察员,时刻关注周边群众的“小烦恼”“小问题”,全天候、全方位、多角度收集社情民意,结合代表接待、代表走访、代表宣讲等工作,使代表服务群众区域更广、收集民情更精准、联系交流更及时。 “珠江西路位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附近,去年年底以来,夜间经济逐步恢复,珠江西路周边酒吧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这对经济发展来说,本是一件好事。但部分商家经营至凌晨两三点,闭店后,大量网约车、出租车在路边等待载客,车流量不断增加,导致道路长时间无法畅通,鸣笛声此起彼伏,周边居民不堪其扰。这次趁着代表接待活动,就想跟代表反映反映。” 近日,冼村街道民情观察员了解到居住在珠江西路的群众被该路段夜间塞车、汽车夜间鸣笛影响休息的问题所困扰,在代表接待日向代表反映相关问题。 接待活动后,冼村人大街道工委和人大代表立即到现场开展走访调研。走访过程中,代表们了解到,珠江西路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核心区域,横跨冼村、猎德两个街道,是珠江新城的重要交通道路,周边不仅有多个大型综合商业体、高端酒店,还有别具风格的餐吧、酒吧。冼村街辖内的夜间经济向特色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提升城市活力、拉动经济发展,成为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之一。不过,在火爆的夜间经济带动下,冼村街辖内的珠江西路人流量、车流量巨大,造成的夜间道路不畅、汽车鸣笛噪音等问题,影响了附近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解民忧:多方议事共建共治 “我建议利用科技手段,加装治安或交通摄像头,满足周边治安需要,加强对违规鸣笛的执法力度。同时,通过联合执法,齐抓共管解决好交通问题。”“我认为可以参照珠江道、天德广场周边道路整治的相关工作经验,结合珠江西路实际,形成共建共治的解决方案,再根据实践,不断完善治理措施。”“我们酒吧也可以派员支持闭店后的现场秩序管理工作,协助引导顾客。”……4月6日,在天河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人大冼村街道召开第一次珠江西路道路交通问题议事会,议事会上,人大代表、区交警大队、CBD管委会、街道派出所、城管办、综治办、执法办、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以及城投集团、珠江西路附近酒店物业相关负责人充分交流,各抒己见。 为了更加精准有效解决扰民难题,营造舒适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人大冼村街道工委组织人大代表、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以及珠江西路附近酒店、商企和物业相关负责人先后召开第二、三次议事会,发挥代表监督作用,共同商讨工作方案,力求切实解决珠江西路道路交通问题。 通过多次分析、研判、协商,区、街职能部门成立了珠江西路道路专项整治工作组,按照“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治理难点、打通堵点”工作思路制定方案,包括疏导和宣传相结合。加强凌晨时段巡逻管控,积极引导车辆规范停车、快停快走,保持道路畅通。同时,强化教育管理,主动走进交通运输企业,要求企业切实履行监管责任,规范驾驶员驾驶行为,让职业驾驶人发挥文明交通模范作用。 同时,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冼村街设置禁鸣、禁停区域,对违法鸣笛和违章停车的驾驶人进行现场批评教育,以柔性执法倡导文明出行。同时,对严重扰乱交通秩序,屡教不改的驾驶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以刚性执法保障群众权益。 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人大冼村街道工委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协调交警、派出所等执法部门,对车辆违停及鸣笛扰民等乱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连续集中整治,大幅改善问题。 为建立长效机制,冼村街制定交通拥堵应急分流方案,完善该路段禁停、禁鸣等交通标志,增设出租车载客区域,设置并分时段启用机动车分流应急车道,确保道路顺畅、安全、有序。发动珠江西路周边商户、企业加入夜间交通联防队伍,对营运车辆进行引导和管理,形成政府负责、代表监督、商企参与的管理模式,齐抓共管,提升问题解决成效。目前,珠江西路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交通拥堵现象明显缓解,文明交通水平明显提升。 “只有兼顾好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才能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一位人大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