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为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与选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畅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荔湾区人大常委会昌华街道工委在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基础上成立了一支民情联络员队伍,帮助人大代表收集社情民意,打通民情传输的“最后一公里”。人大昌华街道工委现有民情联络员50名,分布在昌华街道中心联络站和泮塘片区联络站,广泛收集选民群众意见建议,定期向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社情民意。自被聘为民情联络员以来,他们向进站代表、工作人员报告选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及选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等社情民意已达20多条。
岗前培训,为上岗“充电” 近日,为更好地发挥民情联络员的作用,提高民情联络员能力素质,人大昌华街道工委特意邀请了在法律领域有着丰富经验,且了解基层调解工作实际情况的区人大代表何结文召开法律知识培训讲座。讲座中,何结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民情联络员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如何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作为民情联络员,我觉得这次讲座带给我很多收获,不仅增强了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也让我更加明白民情联络员的角色和责任。”参加培训的民情联络员贞姐说道。 上传民意,赶走出行“拦路虎” 在西关大屋社区的三连直街街尾,有一条通往荔湾湖公园的小路,小路有一级台阶,成了社区老人外出的“拦路虎”。行动不便的老人如果想去荔湾湖公园,只能选择绕路,或从轮椅下来慢慢走过去,造成极大不便。民情联络员刘倚君在收到居民反映的意见后,及时向区人大代表任红林反映了情况。任红林了解情况后到现场进行实地调研,随后协调街社建办、保利物业到场商量解决办法。4月29日,三连直街尾入口已加装小斜坡,方便居民出入。 “现在有了这个小斜坡,我们去公园转转就方便多了!”住在三连直街的何叔说道,“我们年纪大了,远的地方去不了,只能在家附近走动,以前老伴每次都要推着我绕路,多走10分钟,现在我们3分钟就到了,老伴再也不用辛苦了。” 深入群众,筑牢安全意识 民情联络员霍智超居住在涌边横街小区,为了更好地融入社区,了解居民群众的真实想法,霍智超会在晚饭后到楼下的值班室跟居民聊天,附近的居民都对他非常信任。 涌边横街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小区内未配备充电桩,以前不少居民会将电动自行车电池带回家充电,私拉乱接充电线路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也是“家常便饭”。3月1日,广州市荔湾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荔湾区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工作的通告》,全区范围内就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有关事项作出通告。为更好地向社区居民宣传,霍智超每次和居民聊天时都随身带上通告并派发,劝导大家不要为了图方便而冒险违规充电。同时,霍智超还将社区内现有的充电桩地址告知大家,请各位居民到指定的地点充电。 民情联络员就像一个“小纽扣”,紧紧地联系着人大代表和选民群众。下一步,人大昌华街道工委将开展更多不同类型的培训,不断提高民情联络员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协助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