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人大新闻动态

广州南沙人大:小小工疗站,发挥残障就业新动能!

时间:2024-06-26 来源:南沙区人大办 字体:

  6月20日,南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德球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专(工)委委员、区人大代表、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开展南沙区康园工疗站规范化建设和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专题调研,先后到港湾街道康园工疗站、广州市人人社会服务中心、南沙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实地调研。南沙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蒙自强、南沙区副区长刘小潼参加活动。

  当前,南沙区正加快推进南沙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运营管理工作,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优质专业的康复和托养服务,同时,南沙区各工疗站亦积极发挥学员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各样的特色培训,进一步发挥残障就业新动能,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的幸福感。

  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培训,发挥残障就业新动能  

  走进港湾街道康园工疗站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只见学员们正安静地坐在工作台前做手工活,在发现了来访的陌生人后也毫不露怯,而是自信地高声向大家问好,便继续耐心地把已在卡纸上固定好的耳钉一一放入透明的小包装袋打包。

图片

  港湾街道康园工疗站

  这些看起来简单的手工,对学员们来说并没有那么容易。“耳钉的包装可拆分成几个步骤,我们会根据学员的能力水平分配不同的工作。”港湾街道康园工疗站工作人员介绍道,这类简单轻便的手工劳动称为“工疗”,一方面可以提高学员的手工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也可以赚钱减轻家庭负担。

  不仅如此,工疗站中还有“农疗”和“娱疗”。“农疗”即让学员参与到果蔬种植的每个环节中以体验劳动带来的成果,“娱疗”则通过健身娱乐活动丰富学员的日常生活。

  在工疗站中,通过以“工疗”“农疗”和“娱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残障人士恢复身心健康,尽可能地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去。“经过康复治疗,目前在站的学员中,仅有1位学员需要家长接送,其余的学员都可以独立乘坐公交车来到工疗站里。”港湾街道康园工疗站工作人员说。

  截至目前,南沙区已有9个工疗站,总建筑面积达4200平方米。各工疗站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各样的特色培训,提升学员生活技能。

  榄核镇工疗站成立了“喜白白”洗车队,通过培训让学员熟悉洗车技巧,目前每月订单量达100多台;万顷沙工疗站发挥学员优势,在站内的荒地上开垦了100平方米的地方开展“农疗”;黄阁镇工疗站开展“景泰蓝”工艺培训,提升学员们的专业技能;横沥镇、南沙街、珠江街等工疗站通过对学员进行保洁训练,开展办公保洁项目为其提高收入。

图片

  榄核镇工疗站“喜白白”洗车队

图片

  南沙街工疗站

  关注残疾人家庭切实的需求

  与港湾街道康园工疗站中多数为成人学员不同,广州市人人社会服务中心的学员多为少年儿童。

  “在设计之初,我们特意选用了柔和的蓝色作为活动训练区墙体的颜色,希望让孩子们感觉更为舒适。”广州市人人社会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中心针对孩子的个人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给予针对性教学,例如,通过树立规则、课堂情景模拟、全日流程时间概念展示等流程建立,帮助孩子回归社会入园入校。

图片

  广州市人人社会服务中心

  近年来,为了向广大残疾人提供优质专业的康复和托养服务,南沙区加快建设南沙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

  去年6月,南沙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竣工并交付给区残联。其中,康复中心共有5层,设康复床位23床,康复设施工位65位,可为全区残疾人提供康复指导、评估转介、康复医疗、辅具服务、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等服务;托养中心共有9层,设床位200床,为符合条件的无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无法照料、本人自愿或监护人同意接受机构集中托养服务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及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运动功能训练和就业服务等全方位寄宿托养服务。

  据了解,目前,区残联正积极推进相关运营管理工作,推动两个中心尽快投入运营。

  图片

  南沙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

  人大代表点赞残疾人康复业务  

  在现场考察后,调研组成员纷纷对南沙区康园工疗站规范化建设和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结合实地调研了解的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南沙残疾人康复业务水平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从整个调研的过程来看,南沙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成绩还是比较明显。”区人大代表、广东恒博律师事务所总监杨恒表示,残疾人家庭的负担比较大,除了对残疾人的帮扶外,还可以将目光转到对家庭的帮扶上,“对家庭的帮扶和关爱可能会反作用于对残疾人的帮扶,作用会更为明显”。

  谈及对残疾人家庭的帮扶时,区人大社会建设工委委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副校长徐泳则更为关注残疾人家庭切实的需求,她进一步表示,“可以发动相关的民意调查,更为深入了解残疾人家庭以及残疾人本身需要什么。”此外,徐泳还提出,可以充分发动少先队的力量,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与残障儿童进行互动,不要让残障儿童与社会脱节。

  区人大社会建设工委委员、广东港宏律师事务所主任郑贤春则聚焦于残疾人居家康复训练,“有一部分残疾人会选择进行居家康复训练,他们需要专业的康复知识和专家指导,可以尝试通过数据和网络技术,进一步将专家、机构、家庭和残联紧密结合起来,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及多样化的居家康复训练服务。”

  刘小潼表示,康复工作是帮助残疾人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途径,区政府将持续高度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将其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内容来抓,进一步梳理和优化康复服务流程,认真研究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为残疾人提供更加全面、细致、贴心的康复服务。

  残疾人康复工作,可以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减少社会歧视,是一项涉及人权保障、社会进步、国家形象等多方面的重要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

  在调研总结时,李德球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残疾人康复工作予以肯定。

  李德球强调,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要进一步重视残疾人帮扶的相关工作,做好财政、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保障,认真研究办理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同时,要做好协同机制,积极广泛动员各单位、各社会团体的力量,积极推动青少年共同参与到社会服务当中去,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推动残疾人康复队伍不断壮大;区人大要进一步关注和推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落实,积极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切实了解残疾人及其家庭的所愿、所盼、所求,共同推动残疾人帮扶工作走深走实,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为构建南沙文明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