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从日常通勤到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生产工具,一头连着安全,一头连着民生。如何破解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考验的是基层治理能力。
近日,黄埔区人大常委会萝岗街道工委根据市、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涉电动自行车管理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相关要求,围绕电动自行车全生命周期治理中的痛点问题,组织人大代表深入一线摸实情、查隐患、提建议、促整改、补短板、解民忧,为筑牢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防火墙”贡献人大代表力量。
如何“防篡改”?
代表建议:要重拳出击,堵住“解码”提速“后门”
“如何识别车辆被‘篡改’,大家可用手机扫描车辆合格证上的二维码,并将信息与实车进行比对,就可以查看整车相关信息是否与合格证上的信息一致。”
检查当天上午10时许,执法检查组径直来到荔红路一间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街道市场监管所负责人一边向人大代表介绍防篡改情况,一边演示如何用手机扫码查验电动自行车的“身份”。
据了解,目前,萝岗街道辖内共有电动自行车门店19家,其中涉及外卖平台的门店有4家,并设有实体站点5个。今年以来,全街立案调查7宗,查扣不合格、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18台。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电动自行车管理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势在必行”。区人大代表卢勇深有感触。
部分人大代表认为解决问题要从源头抓起。区人大代表李滨提出:
✅一方面,电动自行车使用高密度蓄电池,因此对电池及整车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在国家层面加强引导、管理和整治,从生产源头抓起,切实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
✅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向群众全方位普及经营、参与、骑乘“改装车”以及不合规充电的严重危害,从自身做起,形成良好的消费和使用习惯。
如何防止“改装提速”?
代表建议:要紧盯重点群体,做到疏堵结合
“目前市面上有‘提速’需求的群体主要是快递员、外卖员……”
检查组随后来到开创大道地铁6号线香雪站E出口查看交警执法情况,短时间内就看到交警查获6起电动自行车不按规定道路行驶、不戴头盔、超速等违章行为。违章人员大多是心急火燎的外卖、快递小哥。
“如果速度不‘快’,我们这个行业还叫‘快递’吗?”一名违章的快递小哥有些委屈地说。
据了解,目前交警执法中有“三难”:
1️⃣高效拦停查处难。电动自行车机动性强、灵敏度高,容易“躲猫猫”。
2️⃣行业平台约束监管难。一些外卖平台设定了超时惩罚措施,逼得外卖小哥只能超速,从而导致违章行为频发。
3️⃣对隐性改装行为快速精准识别难。对于一些如加装雨棚、货架等显性行为,民警容易发现并直接作出处罚,但对于如利用解码提速或对电池进行“铅改锂、低电压改高电压、小容量改大容量”等隐性行为,很难直接发现,执法难度大。
“我们不能一味去‘堵’,而应‘堵疏’结合。”区人大代表冯庆燎建议:一方面要督促即时配送平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优化改进平台算法,强化安全教育,保障骑手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车辆;另一方面对有多次违章记录的可通过减少或停止派单、禁止或取消注册等方式,管束从业人员守规矩。
如何杜绝“违规停充”?
代表建议:要常掐隐患苗头,在提升承载力中满足需求
小区是居民安身立命之所,是电动自行车“栖息地”,也是防患于未“燃”最关键的一道防线。
当天上午11时,执法检查组来到萝岗社区线坑花园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现在好啦,小区里新建了停车棚和充电桩,大家再也不用三更半夜起来排队充电了,真得好好感谢街道、社区和人大代表……”
走进线坑花园小区,几名正在停车充电的居民对着代表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据街道城管办介绍,去年来,在人大代表监督推动下,全街按照“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思路,先后建设停放棚22个,充电桩装置254套、充电端口2800多个,努力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同时,通过安装阻车入梯上楼报警系统、加大宣传提醒等方式,管控电动自行车“乘梯上楼”。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小区要负起规范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代表们一边实地检查,一边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强化忧患意识,要对停充违规行为要坚决整治,加强小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提升自身‘救早、救小、救得了’能力;强化警示教育,要在电梯、过道等公共场所滚动播放电动自行车火灾视频,张贴违规充电举报奖励办法,形成安全使用电动自行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