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拟立法推动电动自行车相关管理。近日,白云区人大常委会新市街道工委,充分发挥立法联络站作用,配合电动自行车立法活动开展“123计划”,即举办一场专题宣传,借用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扩大群众知晓率和开展三项活动促进立法,深度了解居民群众对电动自行车立法的意见建议。
听民意 开设“立法摊位”专题宣传 日前,人大新市街道工委将“立法摊位”搬到人流量密集的百信广场东区大舞台,白云区人大代表贾慧、肖成,党代表赵嘉璇走进商业街头,与市民面对面交流,一边通过派发问卷与群众互动,一边收集他们最直观的立法声音。 “立法摊位”现场有近上百人参与问卷调查,汇总收集各方意见共35条。部分居民表示,如果要解决电动自行车乱象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限制电动自行车区域流动,划定行驶范围,目前跨区域开电动自行车非常危险。也有居民表示,有些路段非机动车道划分不合理,建议科学规划好非机动车道……人大代表和民情联络员梳理群众意见,充分了解目前居民群众对立法的集中意见在道路规划、秩序管理、有证驾驶等,为科学立法决策奠定良好基础。 为延伸立法联系触角,6月14日-24日,新市街立法联络站积极扩大知晓率,线上线下齐力发动群众参与问卷调查:线上利用新市平安促进会小程序、百信广场东区大投屏、社区居民联络群、企业职工联系群发送立法调查问卷链接,发动大家填问卷提建议;线下通过城管办、综治办、执法办、居委会等部门单位分别联系物业、外卖小哥、居民群众、网格员等扩大参与率。同时,工作人员在交通整治点倡导电动自行车车主和行人参与问卷调查。 大讨论 发挥法治宣传引导作用 立法联络站通过开展沙龙大讨论、电动自行车专题调研及消防安全宣传三项活动,积极发挥法治宣传引导作用。 6月20日,立法联络站开展“我来谈谈‘电鸡’ 电动车立法面面观”主题沙龙讨论活动,结合棠涌城中村“大党委”论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情联络员、外卖小哥、学校、物管、充电桩建设代表、销售点代表等多元群体互动讨论电动自行车立法,力争将各方意见真实反馈至立法部门。 其中,广州市人大代表梁国雄表示,界定“电动自行车”标准需要周密且谨慎研判,建议若超过25公里/每小时时速,将其纳入机动车来管理。他呼吁广大市民群众要遵守法律准则和交通规则,共同维护好电动自行车使用安全。 白云区人大代表肖成提出,为优化充电场所空间使用和增强设施安全,鼓励推广使用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共享换电柜。 外卖小哥表示,骑行电动自行车过程中因平台配送时限要求,争分夺秒容易出现交通事故隐患安全问题,建议加强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规范培训和管理,加大违规成本形成震慑。 物业方代表表示,在配合管理引导小区居民做好电动自行车秩序停放的同时,建议电动自行车车主要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共同筑牢安全“防火线”。 另外,立法联络站还通过电动自行车专题调研及联合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宣传,广泛张贴宣传海报,播放电动自行车火灾警示视频,大力普及电动自行车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等应急知识。 据统计,今年以来,新市街立法联络站一共开展电动自行车相关立法调研活动3场,累计接收居民群众反馈电动自行车问题意见共21条,及时解决电动自行车乱摆放、拿电池上楼充电等问题,切实从治理源头解决群众忧心事烦心事。 电动自行车的“便捷”需要有严格的“边界”作为约束。人大新市街道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聚焦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治理,充分听取各方的声音,采纳“金点子”“好办法”,共同营造安全和文明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