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人大新闻动态

奋进“百千万工程” 人大代表来助力

时间:2024-07-01 来源:信息时报 字体:

  当前,广州市正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取得新突破,各级人大代表也铆足干劲。6月28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州”调研采访活动走进增城区,看人大代表如何积极履职,为助力乡村振兴,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努力贡献人大力量。

  “出摊”纳民意,为民“零距离”

  2023年11月,广州市人大代表张金女在增城区朱村街山田村站“出摊”听取民意时,有群众向她反映:“以前在农村会开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就不得了,现在有的村都搞了数字化养殖和电商销售,村民们急需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同年12月,朱村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在专题研讨会议上提出开办乡村夜校,依托广州科教城平台优势,聚合校地联动力量,吸纳院校教师、致富能人为村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2024年3月,朱村街“百千万工程”乡村夜校正式开班授课,吸纳60名优秀师资组建“乡村夜校讲师资源库”,精心开设家电维修、电商直播、畜牧养殖、无人机驾驶等课程,累计为700余名学员提供实用技能培训。

图片

人大代表“出摊”收集民意。受访者供图

  一顶帐篷、一条长桌、几张板凳……去年以来,在科教城园区,在社区里,在榕树下,朱村街的居民和学生经常能看到人大代表设置的摊位,有什么烦心事、操心事,找人大代表,他们总会尽心尽力。

  “代表联络站虽然有接待群众的活动,但一些村民会觉得太正式,有时候不太敢来,所以我们就主动走进群众中去,跟他们坐在一起拉家常。”增城区人大代表梁晓生说,这样的活动每月都有。

  村民反映河边杂草丛生影响散步,门前车速过快影响孩子安全,下水道堵塞导致臭气外溢……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大代表在“摊位”上收集到一个又一个的大小诉求,并推动职能部门快速解决。

  关爱困境儿童,托起“幸福梦”

  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服务保障好“一老一小”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朱村街联兴村的马阿婆今年68岁,儿子不幸车祸去世,儿媳改嫁,照顾孙女的责任落到阿婆身上。10岁的孙女读四年级,经济、生活、教育等问题让阿婆倍感压力,尤其辅导孙女做作业的事更是难倒了她。

图片

苏秀清探访马阿婆。信息时报记者 何小敏 摄

  增城区人大代表,朱村街社工服务站党支部书记、主任苏秀清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人大代表平台认领微心愿,帮助阿婆缓解压力。社工和志愿者时常关怀阿婆生活,疏导情绪压力,开展家庭教育培训讲座传授亲子教育知识,并链接大学生志愿者为其孙女开展课业辅导。

  “现在阿婆经济生活压力得以缓解,与孙女的亲子关系更和谐了。更让人欣慰的是,孙女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还得到学校的表扬肯定。”苏秀清说。

  据了解,朱村街需要关注的困境儿童共123人,为帮助类似马阿婆孙女的困境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和辅导,苏秀清还牵头撬动社区等资源,共同解决问题。

  2023年9月21日,朱村街首期爱心学堂儿童课业辅导活动在朱村街中心小学正式启动,社工、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还会设计益智小游戏,让孩子体验到学习也可以很快乐。每周四下午,爱心学堂服务都会定期开展,目前已辅导近400人次。

  点亮“一盏灯”,守护乡亲留住乡愁

  增城区仙村镇下基村有500多年历史,是著名的侨乡,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外出打工,在村里居住的大部分为老人。蓝天白云碧水,是在外游子的“乡愁”。

  2023年7月5日,增城区人大代表陈德斌等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到增城区仙村镇下基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来访群众。年过七旬的下基村村民陈桃波反映,下基村内巷的巷灯多年前由村里出资安装,因年久失修,经常出现漏电跳闸的情况,由于夏季雷雨天气多,巷灯漏电跳闸的情况频频发生,导致村民特别是老人出行不便,安全隐患突出。

图片

更新巷灯为老人出行提供便利。信息时报记者 何小敏 摄

  这也是下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德斌的一个“心病”。由于集体收入低,村日常开支主要由上级政府补助下拨,村集体无力安装巷灯。作为区人大代表,他连同市、镇代表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登记表》的形式将建议转交增城区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很快,陈德斌了解到,安装巷灯的费用可在镇下拨给村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中列支,资金问题终于解决。

  2023年9月30日,下基村文善街横一巷至横四巷,一巷至十巷的巷灯全部亮了起来。“以前老人家出门看不清路,现在灯亮了,方便多了!”村里的老人陈伯说。

图片

下基村景色。信息时报记者 何小敏 摄

  在陈德斌心里还有一个梦。他说,下一步要努力带领村民提升人居环境,充分发掘水乡特色和龙舟文化的优势,发展民宿、文旅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下活“一盘棋”,重燃孩子心中“一团火”

  在增城区中新镇,青山脚下,一座古朴的建筑里“藏”着一所小学。这里就是育才小学,由古时家塾改扩建而成。校长陈小文说,这里是中新镇最边远的一所学校,学校共有6个班,142名学生。

图片

育才小学课外活动。信息时报记者 何小敏 摄

  育才小学有一个特色课程,就是下象棋,由于经费和师资问题,一度暂停。增城区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永裕鸽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列元辉得知了这个情况。2023年10月26日,列元辉与增城区侨青会积极响应号召,合计捐赠20000元用于育才小学特色课程象棋班培训费、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等方面。

  “我们开了两个班,有专门的老师来教学,一个是提高班,一个是启蒙班,孩子们对象棋也非常感兴趣,学下象棋对他们的智力提升和性格培养有很大帮助。”陈小文说。

图片

孩子们在下象棋。信息时报记者 何小敏 摄

  “成效是不错的,我们也会坚持资助这些学校。”列元辉说,作为人大代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会努力回馈社会。提升基层教育水平是“百千万工程”的应有之义。

  列元辉十分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他还联合有关代表共同出资购买一批书籍,为正果镇正果小学、正果中学新增设的校园图书馆献爱心,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据了解,近年来,列元辉代表积极履职,还就促进增城北部生态旅游区乡村振兴及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