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近年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及绿美广东、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要求,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扎实做好环境资源领域立法、监督、代表工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做深做实人大工作,不断推动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实现新跃升。
广州从化流溪河吕田段白鹭成群 知责于心 担责于身 履责于行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的重大转变,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生态文明保护法治建设和法律实施监督。人大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人大及其常委会只有通过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工作,履行好每一项职责,取得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成效,才能充分体现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人大担当与人大作为。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从这样的政治高度看待人大环境资源工作、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工作,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到人大环境资源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同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工作从实处谋划,履职从实处出发,推进从实处把握,绩效从实处评估,努力把环境资源领域的立法、监督等工作做实、做新、做出成效,以实干实效实绩推动绿美广州生态建设。 立管用之法 护绿水青山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立足解决问题,重在有效管用,注重“小切口”“小快灵”,努力做到“一不写两必写”,即:不写照样可以干的不写,不写不能干的必须写,不写清楚不好干的必须写清楚,让出台的法规有刚性、接地气、能落实、起作用。2022年以来,共制定(修订)环境资源领域地方性法规8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地方法规体系,强化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法治保障。 近年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的多部地方性法规获中央国家机关肯定推介和社会好评。修订《广州市绿化条例》,取消原绿化条例要求修剪所有直径5厘米以上枝条均需审批这一过于严格且难以落地的规定,改为只对古树名木、历史名园和风貌林荫路树木作出限制规定,并设立树木保护专章,受到国家住建部和业界的充分肯定。制定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填补了传统风貌建筑法律保护空白,国家住建部将其作为可复制经验向全国推广。制定了全国首部城中村改造条例,有效回应地怎么收、房子怎么拆、补偿方案怎么定、纠纷怎么解决等难点问题,打通了以往城中村改造的堵点,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制定了全国首部野生动物放生管理规定,在全国率先为野生动物放生定了规矩,《法治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纵横》栏目予以专题介绍。制定《广州市排水条例》,建立贯穿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制度,统筹推进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制定《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首次以立法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获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和高度认可。 提升监督质量 突出刚性实效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中央及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聚焦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及绿美广东、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要求,开展每一项监督工作,均按照“掌握情况要全、思考问题要深、反映问题要准、提出建议要实”的要求提升监督质量,突出刚性实效,坚持监督效果又“辣”又“香”,切实推动解决制约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紧盯市政府关于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整改并开展专题询问。组织代表明察暗访,由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城市话题》栏目组拍摄制作,邀请五级人大代表和市民代表列席会议,面对面讲问题、提建议。2023年7月,《问出人民关切、答出整改担当》系列新闻报道播出后,社会各方面反映良好,省委、市委主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 聚焦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推动构建新时期生态网络格局。审议《广州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21—2035年)》,开展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调研,推动以流域思维统筹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多途径打通生态网络的断点、盲点,加快华南国家植物园、海珠湿地、南沙湿地三大核心生态斑块和流溪河、珠江流域生态系统建设,构建新时期生态网络格局。 认真落实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七条,市、区人大联动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环境基础设施发挥效益开展监督,推动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3.5%,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平均浓度达109.8mg/L,走在了全国前列。加强对市绿化条例实施监督,推动政府完成9940株古树建档登记和挂牌保护工作。开展建筑垃圾治理相关法规执法检查,推动完善居民装修垃圾全链条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市区镇(街)三级人大及人大代表监督机制,推动流溪河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美丽河湖。常委会主要领导和两位分管领导认真履行市级河长职责,推动所辖河湖实现“长制久清”。 拓渠道 搭平台 强履职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积极为代表发挥作用拓渠道搭平台,各级人大代表履职热情高涨,为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持续组织“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2022年和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本土野生植物保护利用情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五级代表主题活动。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省人大常委会确定的“绿美广东”主题,市、区人大共同打造“人大代表林”,结合实际拓宽外延,与推进“百千万工程”有机结合,向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拓展。把“绿美广东”主题融入全年代表工作之中,做到“集中一个月、履职在全年”。 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依法依规做好代表建议特别是重点建议督办工作,努力达到“办好一件、解决一片”的效果,实现代表建议“办理高质量”。其中,督办科技支撑广州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代表建议,被评为2022年全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十大优秀案例。 健全完善代表反映社情民意“直通车”工作机制。引导代表通过《人大代表情况反映》内部专刊,先后3次专题反映生态环境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鼓励代表通过代表联络站“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代表随手拍”等平台,及时反映群众身边环境资源领域的社情民意。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责任。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市委“1312”思路举措,继续细化落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行动方案,围绕绿美广东、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聚焦建设高品质森林城市、污染防治攻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助力广州奋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中作示范、当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