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1160”。说起过去一年的履职,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少年宫党委书记魏晓丽这串数字脱口而出。2023年,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先后赴省内的佛山、汕头等11个地市开展各类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共涉及60个调研点。关注青少年、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问题,时刻把孩子的事放在心上是魏晓丽一直以来的牵挂。
建言献策未成年人立法
魏晓丽非常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去年她提交了预防和治理青少年涉电信网络犯罪、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大格局等建议。建议办理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大力推动,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团省委等有关单位通力协作,《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修改)》被及时纳入立法工作项目,切实强化未成年人法治保障,在推进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面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今年的省人代会上,魏晓丽看到“两院”工作报告上把关于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等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均悉数列明,“这让我充分感受到人大代表建议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后,我仍将继续重点关注青少年、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问题。”魏晓丽表示。 推进港澳青年人才融入大湾区建设 目前,我省已出台了不少政策,为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学习、就业和生活等方面提供便利,但仍有不少事项需进一步完善。魏晓丽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粤港澳三地及相关部门对港澳居民的身份信息要求不一致,因此港澳居民在内地使用身份证件时,存在三套证件(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港澳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身份证)“并驾齐驱”的局面。 这一情况给港澳青年在湾区创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便。经过深入调研,魏晓丽在这次大会上提交了《推动港澳居民身份信息衔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建议扩大广东省内各类港澳居民身份证件的使用范围,推动解决广东省内港澳居民“三证”互认问题。“当便利程度越高,人才聚集在湾区的方式就会更多,这些港澳青年人才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理解就会更深,就更能增强其对祖国的向心力,就更能为大湾区建设融入新活力。”魏晓丽说。 “每个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魏晓丽始终致力于推动特殊少年儿童教育事业的公平与发展。当选省人大代表后,她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执法检查、政策推动、社会倡导、资源链接等方式多维度、多渠道为特殊孩子发声,并提出融合教育发展思路,倡导培育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联育共建融合教育生态。 2023年,广州市少年宫关爱特殊少年儿童专项共提供优质培训学位2286个,相关活动覆盖范围已超过70000人次,助力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为特殊少年儿童融合教育打造了广州模式。 “每个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等内容,让我们看到了广东对教育更高的要求、更大的空间和更远的未来。”她表示,“希望全社会联动起来,让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民生,切实体现广州的城市温度与厚度。” “作为教育领域的代表,把孩子们教育的事办好,就是对我履职最大的肯定。”未来,魏晓丽将继续努力把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少年儿童,推动“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理念纳入“未来城市”建设版图,让孩子们在高质量的教育环境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