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减轻家庭养育的时间成本和经济压力,缓解生育养育焦虑,对推动人口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以监督议案决议落实为抓手,推动政府补齐短板弱项,加快构建多元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解决老百姓关切的“托育难”问题。
深入调研,提出议案推动普惠托育服务发展
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聚焦到哪里。去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围绕托育服务工作开展系列调研,实地调研12家托育服务单位、听取12个市政府部门和9个基层单位意见、组织专题研讨座谈会4场,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也专门听取和审议了广州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在监督推动托育服务工作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邱琇等36名代表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联名提出《关于加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
“全市托位数总量不足,与国家及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托育服务供给不平衡,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少、盈利性托育机构占市场主体、收费相对较高。”“托育服务机构备案率低、托育服务设施的规划和用地保障不全面。”议案在肯定近几年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重点分析托育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多元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的普惠托育服务,加大对普惠托育服务的资金和用地支持,完善托育机构登记备案和消防验收制度,为加快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增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谋篇布局,画好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议案涵盖托育服务网络规划、托育服务机构建设、解决备案问题等内容,涉及12个部门、11个区。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议案办理,明确由教科文卫工委牵头,搭建工作专班。
围绕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的目标规划,工作专班组织召开工作座谈会,对普惠托位占比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咨询论证和反复研究,最终明确“每个街(镇)至少建有1个普惠托育机构”的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市托位总量至少达到12万个,千人口托位数力争达到5.8个,其中普惠托位占比不少于30%,力争达到50%。
针对普惠托育服务供给问题,工作专班深入越秀区、海珠区,实地调研有代表性的托育机构,全面了解普惠托育工作情况,对提升普惠托育服务水平、优化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提出要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托幼一体化、用人单位办托等多种方式,多元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工作专班还多次与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沟通交流,指导政府部门制定符合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整理全体联名代表对实施方案的59条具体建议,提出加强消防安全源头管理、完善托育机构消防验收、落实登记备案制度等意见,推动化解托育机构登记备案的存在问题。
作出决议,写好监督落实“后半篇文章”
7月3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制定“实施方案”的报告和“实施方案”,作出落实“实施方案”的决议并印发市政府实施。
增加普惠托位供给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决议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托育服务设施的布点规划,制定完善托育机构分类管理和新建居住区公建配套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无偿移交等政策。按照年度目标任务科学编制预算、落实资金保障,增加普惠托位有效供给。
备案率低的问题制约了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决议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妥善解决备案问题,对未完成备案的托育机构进行梳理分类,建立规范清晰的台账,出台明确的解决政策和措施,对账销号、跟踪问效,分门别类解决好相关问题。
“实施方案”涉及部门多、事项复杂,决议要求市政府加强对各区普惠托育体系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各区政府要做好配套资金安排,推动本区域普惠托育服务加快发展。市、区两级人大还将共同开展监督工作,共同推动相关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