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海珠区滨江街道江湾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全市首批优秀代表联络站。今年以来,海珠区人大常委会滨江街道工委将代表联络站“小红艇”楼同其户外新建的“滨江人大主题公园”、“人大议事亭”等实体有机整合、串联贯通,精心打造了“一楼一园一亭”的全新人大主题综合空间。立足“新”平台、提供“馨”服务、实现“心”相通,着力增添“感”的底色、擦亮“知”的成色、做优“点”的特色,奋力建设彰显广州水平、海珠气质、滨江风貌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
构建“新”平台 让基层民主“多维感知” 坐落于珠江南岸的“小红艇”代表联络站内,中英双语制作的人大代表履职风采宣传视频滚动播放,履职成果展示墙上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楼外,新建成的“滨江人大主题公园”赋予一片休闲绿地全新生机,人大主题标识立柱、制度发展史展板、地方人大实践宣传栏、宪法趣味知识墙、标语魔方等展示装置错落有致、引人驻足。主题公园深处,一座“人大议事亭”赫然矗立,宪法文化长廊、立面展示牌匾、民主宣传石凳等设计各具匠心。 通过空间重构和场景营造,人大滨江街道工委打造了“一楼一园一亭”的功能集群,将人大制度的宣传、教育、展示功能有机融入城市生长的肌理脉络之中,激活了基层民主的视觉识别、在地感知和公共记忆属性。 完善“馨”服务 让代表群众“双向奔赴” 人大滨江街道工委着力畅通、不断拓宽代表履职渠道,建设“固定+流动+网上”代表联络站,为代表群众的双向联系提供全天候、不打烊的服务保障。创新打造“十五月圆”(每月15日下午)、“晚上有约”(每月中旬周三晚)联络站接待活动品牌,“定时定点”服务;结合街道活动,组织代表因地制宜流动走访接待群众,“因事因地”服务;做细做精“你扫码、我行动”网上联络站,“随时随地”服务,让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自主健全“三参与”(领导参与、部门参与、群众参与)、“三落实”(落实交办、落实处理、落实督办)、“三沟通”(沟通代表群众、沟通职能部门、沟通相关各方)工作机制,确保群众意见建议有呼必应、落地有声。 推动“心”相通 让履职成效“一镜到底”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全周期、闭环化履职理念,使一系列用心惠民的高质量履职成果在滨江持续涌现,得到了包括滨江街道市民群众、兄弟城市人大代表参访团、美国纽约州议会访问团等在内的广泛赞许。 人大滨江街道工委充分发挥代表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为街道重点工作、民生实事项目等精心献策、精准助力;支持代表策划建设水上居民文化馆,保护传承“咸水歌”非遗文化,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搭建沟通协调平台、凝聚代表智慧力量,推动解决草芳横一巷道路单行道建设、益丰社区微改造、五中滨江校区“双回路”建设、南武附校门口资源回收点迁移及工人驿站建设、草芳围水浸街治理、东沙街居民楼加装电梯、纺织姑娘公园环境提升、远安路口交通微循环等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人民群众有目共睹、可感可及、见行见效的代表履职实绩,生动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滨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