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2024年5月至9月,在《广州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2年后,市人大常委会对《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旨在全面了解广州市贯彻落实《条例》情况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条例》实施力度,进一步提高有关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为平安校园构建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以更优方案、更全准备谋划检查工作,提升工作质量
6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在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召开《广州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座谈会。
为做好本次执法检查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精心制定工作方案,按要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明确检查重点。调研组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前期调研,组织教育专业小组人大代表到学校走访,积极与市教育局沟通对接,充分掌握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将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情况、学校周边违法经营行为监督管理及整治情况等群众关注的6个方面内容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对《条例》所涉及的17条相关条款进行重点检查,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二是坚持普查与抽查结合。直接面向学生、学生家长、教职员工、社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062份,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注重明察和暗访相结合,坚持好、中、差结合的原则随机选定调研点,实地检查各类学校13家。针对校园周边违法经营行为整治、交通安全、治安防控等情况,采用增加暗访频次的办法,组织代表不定期前往学校周边实地查看。执法检查期间,共组织集中视察、实地调研、专题座谈会8次,参加代表90余人次。
三是推动多方联动检查。组织11个市直单位对《条例》实施情况开展自查。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天河、花都、从化、增城区人大常委会同步对本行政区域内《广州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全面了解《条例》的实施效果。
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检查法规实施,回应社会关切
执法检查中发现,自《条例》实施以来,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持续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开展各项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不断提升重点领域管理水平,近3年涉校园安全领域各项考核均获优秀等次,学生欺凌防治、安全信息化建设等多项工作在全省推广,《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总体良好。 但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随着社会各种思潮涌入,校园安全面临新问题,比如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校园欺凌问题、不良网络信息影响等。因此,在检查过程中,执法检查组坚持问题导向,本着从严、从细的原则,聚焦群众关心、社会关切问题,倾听各方意见,发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从化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落实《广州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情况调研。 有的学生家长提出:学校周边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阻碍交通;一些家长使用电动自行车接送学生未戴头盔、逆行、横穿马路、违规驶入机动车道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批发市场附近有大量改装电动自行车、违禁“五类车”运载货物出行,经常违反交通规则,给周边学校学生出行造成安全隐患。 有学校负责人提出:部分学校周边路段标志、标线、护栏设置、施工安全设置等还不够完善,如某视障类特殊教育学校校门口车流较多车速较快,没有设置临时交通灯,视障学生过马路存在安全风险。 有人大代表在暗访中发现:在上学和放学时段,有的学校周边出现流动商贩,有的占道经营售卖无安全标识食品、玩具,有的使用液化气罐煎炒烤制食品,存有卫生及消防安全隐患。 同时,经统计调查问卷发现,有59%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是学校安全隐患的重要诱因。目前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愈发复杂,除学业压力外,还有人际关系、家庭环境、不良网络信息等,学校无法独立应对各种类型心理健康问题,而家、校、社有效联动、协同配合的格局未完全形成,社会面心理健康资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 围绕以上情况,执法检查组经认真梳理,总结了“部门法定职责未完全落实到位、学生身心健康保障工作还不完善、学校周边环境复杂存在安全隐患、学校食品卫生工作还有风险、学校设施安全管理及人员配置存在薄弱环节”等5大方面10个具体问题,形成执法检查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持续跟踪监督,督促整改落实 9月25日至27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针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经审议提出以下意见: 一是压实各部门安全管理责任。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提高制度效能。相关职能部门要对照《条例》要求查缺补漏,强化职责落实,增强行动合力。学校要切实承担起学校安全工作主体责任,落实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各项规定,加强与属地有关部门联防联动,维护校园安全。 二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学生欺凌的预防处理。做好《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实施工作,加强学校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心理健康筛查、早期干预和危机干预力度,密切家、校、社协同配合,巩固心理健康工作成果。要提升和细化对学生欺凌问题的处置方式,将言语、关系欺凌纳入学生欺凌防治范围,强化校园人文关怀,从根源上防止恶性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和发酵。 三是加强学校周边安全管控。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周边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人行通道堵塞、各类车辆闯红灯抢道等问题,在周边交通状况复杂的校门口及重点路段要增加警力,组织疏导交通,维护良好交通秩序。完善各类学校门前的交通警示标志,推进儿童友好通学路径建设,确保学生出入安全。加强对学校周边经营服务场所、经营活动、学生用品食品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经营行为。注意清理、筛查、甄别校门周边复杂人员,防止恶性伤人事件发生。 四是提升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水平。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校(园)长负责制,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防严控食品安全风险。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校园食品安全巡检的力度和频次,及时发现隐患,督促整改。各类学校要按要求设置卫生室、配齐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将结核病纳入入学或日常体检范围,提高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 五是完善校园安全物防设施、人防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内部设施管理维护,消除安全隐患。对个别未按要求安装来访登记系统、建设合格防冲撞设施、重点部位视频未覆盖的学校要督促其加快整改。学校要建立健全专职保安岗位责任制度和专职保安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入职审查和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应急知识培训和演练,确保师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采取正确应对措施。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发挥职能作用,对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办理工作进行跟踪督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让执法检查调研成果和审议意见转化为市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重要参考,推动各方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工作合力,补齐短板弱项,为广大中小学生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