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自2024年4月起试行人大代表履职积分登记制度,将代表履职要求转化为量化指标,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动态精准管理。据了解,该制度实施一年来,代表履职积极性显著提升,2024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接待群众3.88万人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4.32万余件。
新修改的代表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记录代表履职情况。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据此探索建立代表履职登记积分管理制度,将代表履职细化为基础分、加分和奖分三项指标。基础分包括出席人代会、参加视察活动等法定职责;加分项涵盖联系群众、参与立法等工作;奖分项则针对获得表彰的情况。
“积分办法对市人大代表参加视察调研、联系群众、提交议案建议等履职事项进行了细化赋分,强化了对履职实效性的引导。”在广州市人大代表蓝伟校看来,履职量化登记侧重于“规范和指引”,让代表清晰地知道应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还能做什么,对照履职积分项目表一目了然,有利于找准履职着力点,为高质量履行代表职责明确了努力方向。
这一制度不仅明确了履职方向,更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积分办法实施后,代表的履职数据同步实时更新至“广州人大i履职”小程序,代表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履职积分和在代表团的排名。这份可量化、可视化的全周期履职清单,让代表履职有了“硬指标”,也给代表履职按下了“加速键”。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广州各级人大代表接待群众1.54万人次,线上线下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67万余条,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上下功夫,进一步丰富代表履职手段,拓宽代表联系群众渠道,为代表履职创造更多便利条件,让代表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以实际行动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