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保护发展广州市传统农墟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1-08 领衔代表: 姜瀚原 来源: 选联委 类型: 大会建议 内容分类: 农村农业 字体:

关于保护发展广州市传统农墟的建议

姜瀚原

2022年12月末,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广州市虽城市化程度高,但在市郊多区,仍有大量农田及务农人口。这些区域,保留有传统的农墟。这些按农历日期举行的线下百货市场根据所在地地理情况和农业结构各具特色,是广州经济、历史、文化的沉淀。在电商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广州市的传统农墟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凸显出自身独特的多重意义。

 

农墟是社会家庭连接融合的重要场所。在新冠疫情影响的三年里,“烟火气”成了人们回味的焦点,而在农墟可能是“烟火气”、“人情味”最足的地方。人们在线下的场所里交流交易,间接实现了不同人群的汇集和连接。家庭里,长辈带着孩子逛墟,一边实现日常购物,也常一边传递与人相处的社会常识。

 

农墟是城市历史文化及自然教育的生动教室。尽管目前广州市内传统农墟不见踪迹,但就算在今天现代繁华的天河区,曾经的沙河墟就是历史上繁华热闹的农墟。虽然沙河墟已经消失,但因墟闻名的沙河粉,却成为了广州人餐桌上的一道传统美味保留了下来。这些特色农墟也成了土生土长老一辈广州人儿时的城市记忆,无不让他们“返寻味”,成为家人旧事、经济发展、城市变迁等话题的源头。此外,在许多农墟里,老农民常会销售自己在山上、田边收集的草药,并如数家珍般教育购买者如何利用这些天然植物煲广东凉茶。

 

最后,农墟还是传统农民接触消费市场的重要渠道。目前,广州市内仍有不少老年农民除了自给自足的食物部分,日常开销部分需要依靠所收获农产品销售收入,平时城区里菜市场的小摊,及农墟则是他们销售产出的重要场所。

1 东涌镇农墟的自产自销农户销售区域(笔者拍摄于202212月)

尽管传统农墟具有上述多重意义,在城市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墟市的问题亟待解决。在笔者所在的南沙区东涌镇,镇内有两个较大型的农墟,一个在东涌社区,另一个在鱼窝头社区。每到墟日,墟场周边车水马龙。此外,墟场内环境欠佳,地面常有垃圾。对于售卖者而言,就笔者调查,除销售商品的“大卖家”外,附近自产自销的普通农户普遍对墟场管理方收取的场地费有较大意见。尽管一个约两平方米的地面摊位只需数元(东涌社区墟场10元,鱼窝头社区墟场3元),但对于一个摊位上只销售几斤番薯,几堆青菜的小农户而言,却可能是当日营业额的10-20%。

2 东涌镇农墟内农户摊位上所售农产品(笔者拍摄于202212月)

在现代化程度更高的发达国家,电商同样普遍,但对于传统农业集市,上述问题同样存在,但却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综合这些国家的做法,笔者有以下保护性建议:一是针对农墟设立临时的交通管理办法。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增设廉价甚至免费的临时穿梭巴士来往地铁站及主要停车场。保障交通人员安全,安排交警周边,特别是工作日交通高峰期疏导交通,避免因行人、电动自行车、汽车争道发生意外。二是加强墟场管理。规划合理的摊位位置和密度,设置临时垃圾桶,安排工作人员清洁并提醒场内人员注意保洁。三是设立小农自产自销专区,设立地方传统特产及特色农业模式的宣传介绍牌,鼓励农户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农户凭周边居住地的证明可获得适当的场地费减免用或按一定程度实行自行管理制。

3 三藩市的农夫市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些国际著名城市的农墟,更成为了该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东京的筑地市场、三藩市的周末农夫市集等。广州的农墟同样具备成为广州一张城市名片的潜能。要发展传统的农墟,笔者建议:第一加强宣传。建议支持媒体挖掘报道市内农墟特色、历史、人物,策划、策划农墟旅游节等手段。第二结合周末农墟开展文化活动。组织农墟农户走进中小学,或学生走进农墟,促进地区农业教育,向下一代普及食物种植、植物药用、植物工艺等知识,传递农耕文明历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可探索在农墟晚上人流减少后,空出场地举办传统民间音乐会,为地区周边老少、专业非专业音乐爱好者提供表演舞台,促进社区文化生活。第三利用电商技术让农墟实现新活力。吸引电商带货主播入驻农墟,直播宣传并实时为农墟售卖者提供电商销售的服务,鼓励成立农墟品牌,促进地区特色的农产品或手工艺品形成农业产业链条,以更高附加值向粤港澳大湾区等更大的市场连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