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风貌区改造,推进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推动 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改造提升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1-08 领衔代表: 林淑菁 来源: 选联委 类型: 大会建议 内容分类: 教科文卫 字体:

  关于加快我市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风貌区改造,推进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推动

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改造提升的建议

 

                   广东穗恒律师事务所   林淑菁

 

为了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商旅文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注重人居环境改善,采取“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搞好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今年5月份至9月份,本人对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传统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活化利用好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传统风貌区的保护现状及特点

(一)领导重视,有序推进

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提升,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的传统风貌区建设,坚持以用促保,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更多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以“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方式,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合理改造利用。昌兴街街区东至北京路,南至中山五路,西至广大路,北至广卫路(不含新大新),占地1.9公顷,现状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地块内现有新青年社旧址(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和赤社旧址(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两处文保单位,约14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研究推进新青年社旧址、赤社旧址两处文物建筑回购并进行活化利用。

(二)保护整治,重现风貌

根据《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修编》第十三条 核心保护范围保护控制要求,在核心保护范围内,除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公益性设施和对街区活力有促进作用的小型文化、特色办公和特色商业设施,同时具体业态应符合历史文化街区未来产业发展要求。建筑高度控制在 12 米以下,其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与街区历史风貌相协调,不得改变街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进行改建、修缮和危房原址重建活动的,在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应与街区历史风貌协调。原址重建的骑楼建筑,其层数和高度应与相邻骑楼建筑相协调。核心保护范围内禁止大规模拆除建设,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推进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

(三)深化内涵,挖掘特色

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城市的外在形象,又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充分体现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西关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提升既突出了文化保护、内涵挖掘和风貌塑造,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建形态面和道路格局肌理,又需突出文化特色,同时也要考虑了旅游、文化和特色商业功能,切实保留恢复传统符号,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传统西关文化。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改造提升项目将再现西关传统风貌街巷,与恩宁路、北京路、永庆坊等历史文化街区联结,成为独具特色的展示西关历史文化形象的重要窗户。

二、当前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活化提升保护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目前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活化提升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历史建筑保护、市场化运营机制、挖掘和整合周边资源以及产业业态和产业布局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历史建筑保护力度不够

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瑰宝。西关大屋的门面装设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等门扇,室内装修典雅,堪称集工艺美术之大成,木石砖雕、陶塑灰塑、壁画石景、玻璃及铁漏花、满洲窗、刻彩图案、红木家具、木雕花饰、槛窗等,均极富岭南韵味与风采。西关大屋据统计现存100多间。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这些作为西关历史文化汇聚的街区,拥有很多历史古建筑,居民在此长久的生活居住使得历史建筑缺乏保护,处处透露出岁月的痕迹,不少历史建筑出现掉色、脱落的情况,还有不少居民和外来人员加建防盗网情况泛滥,已然打破西关历史文化街区原有的美感,居民因生活需求将住宅改造,毁坏了民居的原始风貌,很多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去还原建筑的原始风貌。

(二)市场化运营机制还需进一步强化

一方面整体性的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传统风貌区建设方案还需要细化,方案不仅要注重修复保护,同时也要关注产业布局,整体性统筹考虑文化与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守旧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传统建筑往往需要大胆的突破才能在今天发挥真正的价值。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片区不是无条件的复古“修缮”,而是一次“更新”,是面向未来的。历史文化风貌区活化提升需要进一步引入不同的市场参与主体,进一步历史文化丰富风貌区的文化、旅游、商业等产业的局部,实现整个风貌区的专业化、特色化、功能化打造。

(三)周边优质资源还需进一步整合利用

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风貌区的活化提升建设,目前周边都有知名度较高且历史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街区,一些好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没有融入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风貌区建设,如北京路步行街、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圣心大教堂、海珠广场、沙面等这些优质资源如何有效舒适延伸,有效串线挖掘价值,作为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风貌区的辐射配套,以提升风貌区的的品质和价值。

(四)产业布局和业态还需进一步完善

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风貌区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丰富,但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与商业业态深度融合不够,产业业态还不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性不足,导致历史文化资源难以转化为强大的经济价值和产业价值。目前,很多到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们很多都是“四个一”的简单模式,即“一转、一看、一拍、一吃”模式,游客一到历史文化街区,大多逛一下历史文化街拍一些照片就立即离开,甚至有的拍完照片就走了,都没了解到街区的历史。这样的简单化粗放型的文商旅融合发展方式是最没有价值和深度文化体验的发展方式。

三、几点意见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为此,本人对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风貌区改造,推进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推动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改造提升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切实提高认识,健全规建管机制

1.制定风貌区升级战略规划。建议应全面研究和布局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风貌区内部区域及周边区域的文商旅产业业态,将历史风貌区进行升级规划,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将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西关历史风貌区打造成文商旅融合项目示范,真正形成“文化+商业+旅游+创意产业>4”这样的产业效益。

2.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风貌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和辖区相关单位,要加强领导组织协调工作,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形成定期制度化的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共同推动风貌区建设的合力。在风貌区后期运营管理及发展上要对症施策,有关部门要建立联动服务机制,全面开展招商引企,产业引导,经济发展、企业服务,共同推动风貌区的可持续发展。

3.广泛拓展投资渠道。应坚持行政引导、市场运作,充分挖掘传统风貌区的特色亮点和商业价值,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吸引文化商业旅游等相关企业,比如对引进的特色品牌餐饮企业、特色文化创意企业给予扶持,引导市场资源共同参与整个风貌区的建设。

(二)坚持科学定位,加强精准宣传

1.明确科学定位。政府应对风貌区进行科学精准的定位,必须改变市民心中已形成的“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的印象,西关历史风貌区是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的名片,要加大推介和宣传的力度,在风貌区内以文字、图片、电子屏幕等形式展示有关西关历史的文化资料,彰显高品质的西关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

2.加强西关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对外宣传。由官方权威发布西关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科学定位,由官方媒体开辟线上专栏,将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的西关历史风貌作为重点内容持续进行系列专题推介,扩大西关历史风貌区的宣传效果。

3.及时进行史料整理发布。相关文史部门、院校搜集编纂风貌区的珍贵史料,比如红色文化、商业文化历史等,进行宣传展览,扩大西关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影响力。

(三)坚持产城融合,完善产业业态

1.坚持产城融合,完善产业业态。目前,风貌区新增的商务楼宇严重缺乏,原有老旧环境急需提档升级,为此,应针对目前风貌区产业支撑不足、产业业态不完善等问题,充分挖掘能利用的空间资源,要在风貌区内及周边全面梳理目前可提档升级和新增产业业态的发展空间,精心规划和布局文化创意主题酒店、民俗客栈,布局具有传统文化的高品质休闲体验式的特色餐饮、特色茶室、特色咖啡厅、特色书吧等,突出休闲特色,作为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风貌区的延伸和配套。同时,要坚持补短板、强服务的原则,系统考虑风貌区功能布局和业态定位,系统完善风貌区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功能配套,完善布局特色文化商业业态,强化串线融合,强化资源整合,强化优势互补,大力推动文化旅游化、旅游文三稿化化、文旅商业化,提升产业集聚与辐射效应。

2.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高品位高品质建设西关历史风貌区,立足城市的特色建筑,着力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突出文化特色,突出体验要素,要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让城市居民生活得更美好,进一步提升西关历史风貌区的内涵和品质。

(四)坚持突出特色,打造延伸景观

建设一流的西关历史文化风貌区应从长远战略目标出发,坚持特色化原则和价值化思路,将西关历史风貌区周边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其价值提升的重要要素,形成点上有支撑、线上有特色,面上有品质的风貌区。建议政府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将其打造为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西关历史风貌区的延伸价值景观,对于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历史文化街区进行重点保护和开发利用。

1.确定项目运营模式,可以采用“行政引导+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机制。在政府的引导下,将该项目整体打包给国内外具有西关文化创业产业园运作能力的企业集团进行整体打造,突出西关文化特色,强化招商引资,并将其作为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区电子商务与创业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西关历史文化创业产业的规模优势和集群发展。

2.突出项目特色,可以立足于辖区的文商旅和创意产业深度融合来思考。比如要重点结合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创业产业,“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智慧旅游产业”等等,引进一批电商旅游企业(智慧旅游)、文化传媒、影视创作、网络电影、网络音乐、网络传媒(新媒体)等等新兴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园区,丰富产业业态,为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全域旅游和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示范借鉴。

3.学习上海经验,打造景观旅游。充分依托传统风貌区的西关历史人文环境,将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打造成为高品质的西关文化创意园和重点旅游景观,作为西关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延伸价值景观。

(五)坚持文化引领,打造文化名片

在西关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打造和运营上需要做到建筑与文化一同“苏醒”,历史与文化相融合,文化和价值一同成长。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西关历史风貌区,是我们共有的精神、文化和物质财富,不可多得、无法再生、弥足珍贵,因此风貌区要突出西关文化要素,重点打造文化名片。西关文化内涵中体现的继承性、传统性,以及享乐性、求新性,在其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领域中都强烈地表示和表露出来。

1.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构建高端文化主题展演。充分利用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习惯历史文化优势,以企业为主体专题打造一台展现和弘扬西关文化特色的文化展演节目,作为国内外游客到昌兴街、同文坊、靖远路的必赏“文化之旅”,以拓展我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之旅”。可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支持共同将该项目作为全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向市政府申请项目资金支持。

2.丰富文化产业业态。可充分利用西关大屋的优势资源,在西关历史风貌区布局文化创意超市、文化旅游产品超市、名家文化博物馆等。

3.开发高端文化旅游商品。政府可出台扶持政策,引进国际化的文化产品专业设计和运营机构,融合历史文化元素,围绕西关历史文化设计开发系列高端文化旅游商品,以传承和弘扬西关文化,比如微缩的西关大屋模型、精致的西关大屋样式的书签,丰富旅游商品市场,以改变西关历史旅游文化产品缺乏的现象。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