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林欣
根据广州市老龄办的监测统计,2022年广州市整体仍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5.2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8.86%。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未来广州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越来越高,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学历者和富裕人群在银发一族中也将越来越多,他们对精神需求方面有着更高的追求,消费观念和可接受的养老模式也在不断升级,这给银发经济市场带来了新的契机。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强调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此我们全市上下要加快发力推进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协同推动银发经济中的文化养老产业发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好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问题,这不仅是加快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我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与银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配套政策不全,资源供需失衡。目前广州对于文化养老以及法律法规方面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也没有确定详细实施规则,这也就导致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差错,容易出现推脱现象。在文化养老宣传和文化养老服务工作的支持上有所不足,随着高学历老年群体对文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资金的缺乏成为精神文化养老建设的最大瓶颈,而政府对此的资金支持度不足,从而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缺乏让老年群体共同参与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物质条件。
(二)服务人才紧缺,专业性不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推动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实施效果,目前政府尚未健全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虽然有许多志愿组织,但缺乏规范化的运营架构,而且许多社区工作者普遍学历偏低,缺乏相应的职业培训,无法真正满足老年人的所需所求。
(三)文化娱乐活动内容缺乏多样性,宣传渠道单一。养老机构和社区开展的文化养老活动以艺术和体育类型活动为主,女性多是跳舞,男性则下棋和打牌为主,活动单一且层次低。单一的文化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但它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和社区缺乏对老年人文化养老进行普及宣传,家庭和社会对养老服务大多停留在给予物质基础层次,对老年人的精神层面关注度不多,老年人处于孤独状态,心理健康极易出现问题,从而也影响了老年群体参与文化活动建设的积极性。
(四)数字化应用薄弱。在银发经济发展方面,广州的科技应用还存在滞后现象,如一些养老机构缺乏智能化设备和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一些老年人对智能化设备、科技和数字化的接受程度不高,这给他们享受银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宣传和引导。
二、加强广州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与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银发经济文化养老产业发展。一是扩大对老年大学、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除政府的资金支持外,借助社会资源的力量,有效补充文化养老的资金来源。二是政府可以采取政企合作的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创新养老商业模式,扩宽服务范围,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养老事业有序发展。三是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创业补贴、贷款支持等,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银发经济文化养老产业;鼓励企业创新,利用广州的教育及科研优势,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大力开发满足老年人文教娱乐需求的老年用品和服务,加强对文化养老产业的扶持和引导,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建设银发经济专业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业务合作等服务,平台可包括线上商城、老年人服务平台、养老服务机构等,打造完整的银发经济产业链,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五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银发经济的科技创新,助力文化养老产业,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智能家居、健康监测、文娱设备等产品和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并加强老年用品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相关专利、商标和商誉等合法权益,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二)创新发展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意识。一是由政府牵头与有经验的学校展开合作开办老年大学,如广东开放大学,其设立的老年学成为广东省首个省级老年学重点建设学科,可以充分借鉴并运用到实践中来,全面发展老年教育。二是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学习点,发挥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的作用,办好家门口的老年教育,形成覆盖广州全区的老年教育办学网络。三是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发社区居家学养结合云服务平台,解决老年人居家学习需求,让老年人更便捷地获得教育服务。四是加强老年大学的规模建设,统一规划、优化课程的设置,丰富老年教育的教学内容,让愿意到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有学上,有事做。五是结合老年人自身丰富的生活与工作经验,引导老年人积极投入到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中,支持老年人参与文明实践、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科教文卫等事业,建设高层次老年人才智库,在调查研究、咨询建言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鼓励养老机构和社区聘用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养老护理员,推动行业专业化发展,完善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险政策。二是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等途径加大社会宣传,将行业紧缺、高技能的养老服务从业者纳入人才目录、积分落户、市民待遇等政策范围加以优待。三是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优化养老服务专业设置,结合行业发展新业态,动态调整增设相关专业并完善教学标准体系,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放大学、成人高校等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四是大力推进养老领域产教融合,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养老企业,支持院校和养老机构共建合办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将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发展成实习实训点。五是鼓励高校自主培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加大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引才用人力度,为智慧健康养老、老龄科研、适老化产品研发制造等领域培养引进和储备专业人才。
(四)丰富老年人文体休闲生活。一是联合各区举办“广州老年达人秀”、“广州老年好声音”、“广州广场舞大赛”等内容形式多样化的老年群体专属主题赛事活动,一方面为营造良好的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让社会各界都能看到当代老年人健康向上,多才多艺的的状态,另一方面借助赛事宣传能够向社会呼吁,给予老年人更多关爱,共同关注老年群体。二是在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中充分考虑老年人健身需求,加强配套运动场所和设施的规划建设,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项目,搭建平台组织相关赛事和锻炼展示活动。三是开展中医养生讲堂活动,以弘扬中医传统文化,提供养生保健知识为讲堂宗旨,向参与讲堂学习的老年群体倡导中医药知识与养生理念,以此丰富老年人关于健康文化知识的认知需求,更加注重晚年生活质量。
聚焦老年人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构建起兜底保障有力度、普惠供给高质量、高端服务可选择的多维度服务体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力量发展文化养老服务,通过落实资助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养老服务,以银发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资金有序进入,来解决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问题,推动文化养老产业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