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议案建议

建议我市加快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区,推动数字经济再提升

发布时间: 2024-11-05 领衔代表: 刘洋 来源: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 类型: 大会建议 内容分类: 财经 字体:

刘洋

数字经济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2年,我国数字孪生规模超1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375亿元,年均增速高达55%,据IDC统计,数字孪生行业中仿真推演、可视化、交互控制、城市信息模型等市场板块均是“十亿”级市场规模,相关企业在数字孪生方面的营收增长率普遍超50%,成为数字经济新热点。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城市首次写入国家规划。

广州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633亿元,占GDP比重达12.6%,成为广州经济新支柱。在数字孪生产业方面,我市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代表龙头企业有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下称“市规划院”)、奥格科技等。但就空间层面来看,广州目前尚无专门的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区。目前,国内多地已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方面开展探索,取得一定成效。广州亟需紧抓机遇,抢占先机,建设数字孪生产业园区,以此为载体吸引数字孪生产业生态构建,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市规划院建议广州借鉴国内外城市及园区经验,政府搭台,与行业领军机构、顶尖科研院校、本土智库机构等“枢纽型”主体合力推动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从组织架构、产业引入、平台支撑、应用场景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数字产业跨越发展谋划先机。

一、数字孪生城市内涵

数字孪生城市是在建筑信息模型和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把物理城市的人、物、事件和水、电、气等所有要素进行数字化,然后在网络空间上构造一个与之完全对应的“虚拟城市”,实现物理、社会空间的数字化形成呈现。

数字孪生城市是对当前正在建设的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实景三维平台、城市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的有机整合。与城市大脑相比,整合构建的数字孪生底座平台可以围绕实体对象、实体关系、业务规则开展数据融合,并形成视觉可视化、孪生体可编辑、业务规则可分析计算、数字空间可交互的数字系统,是城市大脑的未来演进方向。

二、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区的必要性

(一)数字产业园区建设具有国家政策支持,符合广州发展方向。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以来,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人社部、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委对数字孪生产业人才、技术、应用等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为数字经济跨越发展提供良好政策机遇。就广州来说,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成国际一流智慧城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建设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项目。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区是实现广州数字经济勇立潮头、持续领先的前瞻性工作。

(二)培育新兴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抢占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

数字经济产业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区的建设将孵化一条高度集成的,涵盖规划设计、系统集成、设备采集、建模、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除集聚相关企业外,数字孪生产业园也将以智慧城市理念开展园区运营,将形成基于数字孪生平台的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平台能力和应用场景的良性互动,推动生产和应用的实时反馈,形成“干中学、学中干”的产研氛围,促进数字孪生城市繁荣的产业生态。

(三)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广州在智慧城市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国际仍有进步空间。根据《2021年50 强智慧城市政府》(伊甸园战略研究所),广州排名36位,靠后于成都、杭州。通过数字孪生为智慧城市管理提供高精度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充实多领域的智慧城市治理场景尤为重要。

三、国内外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区的经验借鉴

目前国内雄安、杭州、苏州、武汉,国外新加坡等城市都已经开展园区(新区)的数字孪生城市项目。其在建设模式、平台支撑、产业生态、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做法,值得广州借鉴。

(一)创新建设模式,政府引领、政研企多主体合作推进园区建设。

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具有前沿创新性强、技术集成度深、产业链条长等特点,政府引领的多主体合作模式有助于产业园区政策支持、规划设计、平台搭建、产业招引、持续迭代等全周期运营管理。如苏州工业园数字孪生园区创新产业基地建设中,苏州工业园管委会通过投资数字孪生项目,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在苏州设立公司和分支机构;中国信通院承接项目顶层设计,引进产业链相关企业;数字孪生创新坊作为产业实体承接苏州工业园数字孪生项目,与园区内企业共同打造全国产业标杆。形成“数字政府投资引领、科研机构顶层设计、平台企业运营实施”的发展路径。武汉软件新城数字孪生项目由东湖高新集团与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企业科大讯飞携手搭建,东湖高新集团作为国内一流的新型产业生态运营商,负责园区数字孪生产业的招商运营,科大讯飞负责数字孪生系统的研发设计工作,通过政研企合作,全力建设更加全面的“数字大脑”,助力企业园区构建新运营体系和新治理模式。

(二)强化平台支撑,完善数字孪生城市底座平台和共享服务。

一是数字孪生城市底座平台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底座平台集成了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核心数据,可以提供物联感知、空间构造、数据融合等功能,是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核心所在。雄安新区的城市计算中心,承担着汇聚新区全域数据、统筹新区数据管理、实现新区数据融合应用的重要任务,支撑新区158个业务系统生长,汇聚510套数据库,汇聚数据总量达280.29亿条,是新区政务云及企业云的重要载体,为雄安新区的高水平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苏州工业园数字孪生园区创新产业基地建立后,沉淀汇聚了1000多个城市空间数字资源,具备了二三维全量空间数据加载使用能力,为近百个应用提供空间在线服务,成为数字产业发展的扎实根基。

二是园区数据共享系统建设。新加坡榜鹅数字园区首创性地采用开发数字平台,实时收集园区传感器数据并共享给高校和企业,通过数字孪生加速科技解决方案和业务创新。同时以多项政策鼓励企业入驻,如首试“企业区”用地政策,每个“企业区”由一个开发商掌舵,开发商可灵活管理租户组合,以构建更完整和集成的创新生态系统,迎合不断变化的数字产业需求。

(三)培育产业生态,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协同推进。

一是发挥“枢纽型”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雄安新区数字规划建设中,引入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作为头部企业,并联合中规院、超图软件等生态伙伴,构建未来数字城市发展的“规建管一体化”新体系。新加坡榜鹅数字园区依托波士顿动力、Group-IB、万向区块链等聚焦数字产业“金字塔”塔尖领域、高价值高增长型企业,以及高校等“枢纽型”主体,形成数字产业发展的强劲原动力,推动研发、中试、孵化、生产等环节。

二是延链强链,打造成熟产业生态。苏州工业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4.6%,其中人工智能产值超800亿元,引育企业超1300家。数字孪生园区创新产业基地成立以来,已经集聚了数字孪生相关创新主体超过140家,涵盖了标识感知,孪生建模,可视化渲染,交互控制,仿真推演,GIS与新型社会等六大数字孪生核心板块,超图软件等智慧城市领域龙头企业入选园区首批共建单位。与此同时,园区积极强化数字赋能,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构建“3+X”数字化改造生态圈。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各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获评数量位居省市前列。

(四)深化应用场景,激发数字孪生城市系统用途。

服务于应用,“用中学、学中用”是数字孪生城市的根本目的,也是数字孪生城市的发展路径。目前各园区均在应用场景上有较多探索。一是政务服务,重庆AI Park孪生园区布局了智慧停车、智慧安防、智慧办公等27大智慧场景,链接各类智能感知系统,导入实时交互数据,覆盖智慧园区管理的基本要求。二是招商服务,杭州高新区(滨江)基于数字平台,根据全区不同阶段企业融资、发展、上市等需求,上线“浙科贷”“产业链创新图谱”等应用,助力企业自主选择金融机构、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深化企业培育场景建设。三是城市运营,苏州工业园数字孪生创新基地搭建了“永不落幕”的金鸡湖双年展、草鞋山遗址等微型元宇宙、奥体数字孪生安保指挥系统等应用场景,将数字孪生应用于会展、文保、大事件等场景,有效提升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

四、广州加快建设数字孪生产业园区的建议

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区作为面向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切入点,需要大力聚合政产学研用资源,通过多方力量协同的方式探索重点工作任务化、项目化、节点化推进并加速成果转化。

参考国内外城市、园区的先进经验,广州可采取“以数字政府为引领、以基础平台为支撑、以场景创新为驱动、以产业培育为带动”的总体思路,推进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区建设,实现“园区数字化、数字园区化”。具体在多元主体共建、完善平台保障、丰富应用场景、孵育产业生态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多元主体共建,以数字型政府、“枢纽型”机构企业为引领,提供最强动力源,打通政产学研用循环。建议采用“市政府牵头组织,行业领军机构顶层设计,本地智库单位具体运营,顶尖科研院校智力支撑”的合作共建模式。具体来讲,广州市政府设立数字孪生产业园区,从产业、金融和人才三个方面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鼓励措施,筑牢数字孪生“广州平台”;引入数字孪生城市行业的领军机构和标准制定者,高水平高标准参与产业园区顶层设计工作,打造数字孪生“广州标准”;由在数字孪生城市行业具有完备数据基础、研究基础和项目基础的本地智库单位,作为实体产业的运营方,整合多方资源,提升广州数字孪生产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做强数字孪生“广州实践”;与地理信息、数字孪生领域顶尖的科研院校合作,为广州数字孪生城市在开拓研究领域和解决科学前沿问题上提供最强劲的智力支撑,做出数字孪生“广州高度”。

图2  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区合作模式

二是完善平台保障,以优良的产业生态环境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一方面是完善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区顶层设计,明确园区战略方向与发展路径;另一方面是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包括人才政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型信息平台、产业发展天使基金、灵活土地政策、高品质环境、市场监管、产权保护等,为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

三是推进产业生态孵育,推进数字化与产业化双向转型。提前谋划数字孪生产业体系。参考国内外城市及园区经验,多手段引入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领域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开展数字孪生产业规划研究,研判广州数字经济产业链重点方向,针对性完善数字孪生产业完成产业图谱。引导数字孪生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形成“产研用”良好互动。以数字园区建设集聚数字孪生产业,同时以数据共享、企业联动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园区数字化建设,加大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完善数字孪生产业供给体系。

四是积极探索数字孪生应用场景,以用辅政、以用促产、以用促学、以用促研。持续深化数字孪生在智慧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招商服务、数字能源监测等传统领域的应用和提升,提升数字孪生在城市数据一网通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享领域的应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加强数字孪生在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出行、智慧社区、灾害治理等未来场景的探索。以应用场景探索推进数字孪生城市产业园在政产学研多个领域实现突破。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