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议案建议

打造“水岸陆海”特色珠江全域旅游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11-05 领衔代表: 梁蕴蘅 来源: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 类型: 大会建议 内容分类: 教科文卫 字体:

梁蕴蘅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珠三角地区步入湾区时代。珠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联系纽带,在湾区的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地理空间上,珠江通过水上交通体系联系湾区各大城市;在文化认同上,珠江是广府文化体系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建设上,珠江是湾区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一江两岸三带是广州建设的重中之重,珠江是广州城市发展的天然轴线。通过旅游与珠江沿岸产业体系的结合,有助于充实珠江经济带的现代产业空间,拓展广州城市空间发展的内涵。

  一、现状

  (一)珠江游近年发展状况

  珠江游主要以传统的“珠江夜游”为基础,以码头和船舶为载体。2010亚运会举办以后,广州整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州新地标广州塔建成,珠江游积极打造“一码头一景区,一船舶一主题”,以“珠水百年”品牌建设为平台为核心,发展了“珠水百年·水上茶居”、“珠水百年·南笑林”、“可口可乐主题游”、“开运达摩主题游”等特色项目。2013-2019年迎来了新的高峰,珠江游业务(含属下广州之星)年均服务乘客171万人次,年均收入11496.3万元。但从2020年起,受到客观情况的影响,多个行业受挫,居民收入整体下滑,旅游服务业需求不景气,水上旅游收入大幅度下降,珠江游面临新的挑战。

  (二)珠江游面临的瓶颈问题

  1.传统的珠江游尚未针对新的消费需求进行调整

  随着旅客和居民的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的需求已发生变化。首先,游客倾向于高品质、有意义的休闲体验,爱国党建文化教育日趋受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受认可和欢迎。其次,家庭出行、年轻一代、退休群体成为出游主力,出行时对服务预期也日渐趋高,旅客希望通过珠江游更多地了解广州的千年商都文化和珠江文化。

  传统的珠江游航程主要集中在西面白鹅潭至东面海心沙至广州塔等线路,虽然与中心城区的多个景点相联,且也有广州美食等附加项目,但仅限船上观光,缺乏新的亮点和互动,无法吸引回头客。

  2.存在同行业竞争和跨界竞争

  目前经营珠江游的企业,除了客轮公司和广州之星外,还有蓝海豚、金航及城港公司。同行业内各家公司客户来源相似,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激烈。而在旅游业层面,随着长隆、融创、正佳等游园式、研学主题文化拓展游的出现与崛起,作为传统水上旅游观光产业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三)发展的机遇和新需求

  1.国家和省市对提升城市消费和旅游消费的政策陆续出台,国家鼓励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鼓励研学旅行,也进一步放宽投资准入;大湾区鼓励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广州市已明确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

  2.随着珠江岸线、临海经济和各种新的旅游模式,水上旅游可以朝着主题化、创新化、多元化方向调整优化。

  3.新科技成为指导旅行消费的主要方式。物联网、5G、AI、交互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电子商务使信息快速传播,令旅游资讯更加公开、透明;交通工具的生产技术改进及其成本的降低,环保电动船舶;珠江游行业无纸化登船、电子客票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二、对策建议

  结合珠江游基本情况,以及广州所拥有的优势和资源,建议不断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改进行业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岸线发展+临海经济+陆上联动”的“水岸海陆”为概念打造创新旅游产品,提升城市软实力,具体如下:

  (一)推动全域旅游开发,带动产品升级

  推进珠江游深度开发,加强沿线码头的建设,改变简单船上观光的模式,结合文商旅融合发展趋势,在传统珠江旅游观光业务基础上,围绕珠江联通的大湾区文化、商业内涵进行产品裂变,从而形成“水岸海陆”全域旅游的态势。

  “水域”打造珠江水上特色旅游交通业。以珠江水上游为脉络,构筑以休闲旅游为主导,在珠江夜游的基础上,增加珠江日游的产品类型,打造更具特色的全时段珠江水上旅游交通体系。

  “岸线”打造“水生动植物生态+码头综合商业”联动体。在目前三个十公里的景观带中,选取岸线进行更新改造,赋予生态的主题,并在附近的码头加入商业服务的功能,打造成珠江水上观赏动植物、拍摄和观光的新热点。

  “陆域”打造联动多种产业的“旅游+”产业体系。在广州市沿江经济带的布局规划中,选取珠江沿岸具有代表性的资源,综合考虑广州市的高端、高质、高新产业方向,通过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与体育娱乐业,旅游与商务服务业,旅游与生态农业的结合。同时,以珠江日夜游为主体,以码头为服务节点,联合临港开发项目,成立珠江水陆旅游风景区,共同申报5A景区。把珠江游打造成为具有本地文化特色,提升珠江沿岸地区活力,丰富旅游体验活动的旅游综合体。

  “海域”打造江海水上产业联动、区域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着眼粤港澳大湾区,与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联动,推动珠江游产品由内河向近海延伸,发展江海游一体化,实现珠江游产业多元化的战略转型。以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易区建设为契机,形成一个以广州珠江内河游为基础的大湾区江海水上休闲旅游区域一体化规模。

  (二)凝聚宣传合力,擦亮“城市名片”

  在宣传推广方面,发挥政府和旅游各协会的力量,结合城市旅游的整体规划,全面进行宣传布局。城因河流而诞生,河因城市而闻名。珠江旅游宣传应强调广州与珠江独特且紧密的联系,聚集广州有水有岸、有河有海的独有资源,以珠江游精品旅游线路为宣传亮点,擦亮珠江游“城市旅游名片”,实现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让广州城市旅游和珠江游行业焕发新的活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