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梁丽珍
广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千年商都,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2023年以来,启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工作,新增4A级景区8家、3A级旅游景区7家,广州塔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取得阶段性进展。打造一批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全市在建或筹建大型文旅项目18个,今年已落实投资32.8亿元。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工程,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3%。然而,根据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开展的调研显示,2023年上半年,广州市接待游客数恢复到疫情前同期的96%,但文旅消费额仅恢复到同期的79%(2023年上半年接待游客数和文旅消费额,全国恢复到疫情前的77.4%和82.7%,北京两个数据均约恢复到100%,西安恢复到89%和97%)。除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广州塔等少数以门票收入为主的文旅项目外,其它项目的收入相比疫情前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
同时,2023年9月28日发布的《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23)》也显示,2023年广州文化产业发展仍需要克服民间投资疲软、消费需求不足等困难和挑战;旅游产业在实现报复性的数字增长的同时,也出现“旺丁不旺财”的现象;商业则面临电商的夹击早已呈现疲态。单一的产业发展面临孤立、发展效率低下等问题,科技要素也无法有效地渗透到产业中,产业主体之间的利益需求和价值观念也不一致,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系统优化。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提出将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和“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放在重点工作,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再结合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广州市委“1312”思想举措,建议广州加快建设文商旅深度融合示范区,集中资源利用科技赋能培育一批具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地标性文商旅深度融合产业区。如,一是围绕花城广场、海心沙、海心桥、广州塔打造“广州新中轴”文商旅深度融合示范区;二是围绕北京路打造“北京路古街”文商旅深度融合示范区;三是围绕沙面打造“沙面岛”文商旅深度融合示范区。
对比文商旅融合产业较为成熟的城市,通过在携程网搜索了成都的“必玩景点”和广州的“必玩景点”,成都成熟的文商旅街区“宽窄巷子”有12051条点评,“锦里古街”有12807条点评,而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则只有1114条,“永庆坊”更少,只有596条。因此,广州亟需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促进形成强大的文化消费综合效应,集中资源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巩固提升广州传统文化优势,搭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丰富高品质的文化供给,提供高效能的文化服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具体建议为:
一、制定广州文商旅深度融合产业区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产业定位、空间布局等核心要素。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广州的历史文化、商业特色和旅游资源,确保规划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广州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现代文化资源,应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方式,将其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文商旅产品。同时,鼓励文化企业与商业、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商旅产品。
二、加强对文商旅深度融合项目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政府应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一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文商旅融合的创新项目;二是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文商旅融合的发展;三是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为文商旅融合产业区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文商旅跨界融合的发展。
三、加强文商旅融合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文商旅融合产业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文商旅融合产业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