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重要发布 > 报 告 > 专项工作报告

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委员会关于广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时间:2022-01-28 来源:广州市人大常委会 字体:

(2022年1月27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广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和广州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在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经济委员会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21年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计划审查委员会认为,2021年,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按照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各项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较好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同时也要看到,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形势下,我市高质量发展基础尚不牢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仍较为困难,产业结构需要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不足,有效需求和新动能依然偏弱,城市治理存在短板,民生领域还有薄弱环节。对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总体可行

  计划审查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2年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符合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主要指标和工作安排总体可行。同时,要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和各代表团审查意见,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建议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广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广州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做好2022年计划执行工作的建议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十六次全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纵深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全面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中勇当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此,计划审查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创新第一动力,突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广州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强化长期稳定支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建好用好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推动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加强战略性、关键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优化财政科技投入,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广州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聚优势,加快构建创新联合体。营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始终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加大财政投入和招商力度,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如期建成使用广交会四期展馆,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把握《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出台的契机,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数字创意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加快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适度超前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数据资产管理、数据流通等制度机制,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完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强化应用场景牵引。抓好《广州市临空经济区条例》的实施,加强产业规划,谋划建设广州空铁融合经济示范区,推动形成临空经济发展新动能。统筹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效载体和优质平台。实施“链长制”,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三)坚持扩内需稳外贸并举,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高质量编制和落实专项规划,整合优质、特色消费资源,统筹多层次、多元化消费市场,振兴广州“老字号”,培育国际消费品牌,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业与消费双升级。突出抓好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促进旅游、餐饮、住宿等消费稳步回升。聚焦重点领域加强项目谋划储备,保证项目落地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引领作用,扩大社会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增强投资增长后劲。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正式实施等重大机遇,高标准建设南沙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动数字贸易、进口贸易、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引领,深化穗港澳合作,支持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引领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持续强化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好营商环境5.0改革措施,加快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穗好办”政务全流程网上服务,推行“一照通行”、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集成化、便捷化服务。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试点。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对接落实好中央、省新的减税降费和金融支持政策,及时研究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措施,优化政策供给,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强化普惠金融服务。

  (五)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基本遵循,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深刻吸取我市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的教训,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增强历史文化底蕴,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和开发建设方式,健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强化城市规划引领和刚性管控,科学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传承城市文明,延续特色风貌。加强城市精细化品质化管理,完善多方参与的城市共治机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科学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加强乡土树种、古树名木保护,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做好出台《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修订《广州市绿化条例》相关工作,强化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保障。

  (六)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统筹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健全社会保障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坚持租购并举,大力发展长租房市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继续加强教育、医疗等民生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促进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持续推动交通微循环治理,优化公交财政补贴政策,保障市民便捷、安全出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发展现代种业、数字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标准办理民生实事,确保市人代会票决的民生实事逐项兑现。守牢风险底线,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