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下午好  

首页 > 重要发布 > 决议决定

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经济委员会关于广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时间:2024-01-18 来源:广州市人大常委会 字体:

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经济委员会关于广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24年1月17日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广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广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会议期间,市人民代表大会经济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在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23年计划执行情况总体平稳

  经济委员会认为,2023年,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市委“1312”思路举措,认真执行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广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实现经济发展持续回升向好,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成绩来之不易。

  经济委员会认为,计划报告指出的2023年部分指标完成情况不及预期、新旧动能转换还需加快、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活力还需进一步激活、民生领域短板还需加力弥补等四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是实事求是的。同时还要看到,我市去年经济发展存在短板,制造业发展乏力,新兴产业规模偏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南沙方案实施力度亟待加大;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强、投资意愿偏弱;部分重点项目推进较为缓慢;文商旅融合不足,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有待提升;交通治理与市民期待有差距,城市精细化管理有待加强。

  二、2024年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总体可行

  经济委员会认为,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提出的2024年计划安排建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符合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要指标和工作安排总体可行。

  经济委员会建议,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广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广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做好2024年计划执行工作的建议

  经济委员会认为,做好2024年计划执行工作,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针对完成计划主要指标、重点工作任务和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好落实。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确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一是加力推动南沙加速发展。落实南沙方案各项重点工作,大力推动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更好发挥南沙科学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期货交易所等作用,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是力促制造业增长。保持汽车等传统支柱产业稳定发展,大力提升服装、美妆、珠宝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巩固和扩大经济基本盘。三是提升现代服务业支撑力。充分发挥广州服务业的综合优势,加大力度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做大做强金融业,加快传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线下、行业跨界融合。四是激发消费潜能。稳定和扩大餐饮、住宿等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培育赛事演出、康养医疗、时尚“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完善支持夜间经济、首店首发经济的政策措施。适应年轻消费群体需要,推动网红经济、创意经济等新模式发展。五是扩大投资效益。提高项目储备质量,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项目布局。多渠道筹措资金,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促进投资体量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加快建设。六是加强工作统筹。加大市域内招商引资统筹力度,避免各区争抢资源、恶性竞争。完善重点项目市级统筹协调机制,解决好管线工程迁改、住宅征迁、树木迁移等难点问题。统筹推进“链长制”工作。

  (二)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一是建立民营经济统计监测体系。系统掌握、定期研判广州民营经济运行状况,及时了解民营企业困难诉求,更加精准高效解决存在问题。二是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供给。落实好税费优惠支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合理设置招标采购条件,破除隐形壁垒。加强政策宣介和直达快享,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三是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强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揭榜或双向揭榜机制。鼓励民营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链主”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协同开展科研创新和技术攻关。四是加强生产要素保障。在生产要素供给方面给予民营企业更多倾斜,完善用工用人配套措施,合理设置产业用地条件,鼓励国有资本基金带头“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远”,缓解民营企业用工、用地、融资“三难”问题。

  (三)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一是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强区促镇带村,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二是打好城市更新攻坚战。坚持“拆、治、兴”并举,推动城中村改造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村级工业园、物流园、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各类保障性住房供给,维持房屋租赁市场稳定。三是深化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补齐补强重点区域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弱项,推进城市公共管网、城中村管网一体化运营维护,加强固废协同处置和厨余垃圾收运管理,强化生态环境目标责任考核和执法。四是增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加强统筹规划,实现各区文商旅产业错位发展,打造“一区一品牌”。落实文化产业园区“百园提质计划”,形成一批主题鲜明的文商旅综合体。打造一批更多体现广州特色、展示广州风貌、讲述广州故事的文化作品,扩大广州城市文化的影响力。推动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机制改革,研究公益一类公共文化设施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场馆运营。

  (四)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建设更高品质幸福广州。一是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千方百计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重点群体就业支撑体系,加强各类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二是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科学规划学位资源布局,有效扩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配备比例,加强社区护理站建设,发挥街镇颐康中心社区养老主阵地作用。三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进街镇普惠托育设施建设和多元化托育服务供给,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四是加强交通治理。加快跨区域道路连通,打通断头路。改善交通堵点,加强电动自行车等治理,提升出行体验。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粤ICP备160427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27号  

总访问量 -